统筹做好交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是打赢新一轮疫情防控大仗、硬仗的紧要任务,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基础。连日来,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坚持防疫保畅两手抓,按照“一断三不断”要求,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确保交通网络不能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能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能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铁路 倾斜运力助力春耕生产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随着天气回暖,多地进入春耕旺季。由于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化肥、农药、种子等春耕农资大量涌向铁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抢抓抢运、实施运力倾斜,确保第一时间将春耕农资送达田间地头。 铁路部门及早对接管内农资生产企业,动态掌握运输需求,提前配足空车,简化货物办理手续,落实优先受理、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放行、优先卸车的“五优先”举措,做到春耕农资进出货与货运组织“零时差”。为满足长三角地区16 家重点化工园区农资外运需求,铁路部门针对不同企业春耕物资生产运输条件,“一企一策”量身定制计划、承运、配空、装车、挂运等运输方案,实现运输需求与服务供给“无缝对接”。 同时,铁路部门还指派骨干人员入驻重点客户,与春耕农资生产企业人员同吃同住封闭管理,零距离对接客户运输需求,对新增运输路线制定“公转铁”物流方案、测算铁路及全程运费,做到“一线一方案”,为疫情下春耕农资运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皖西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蚌埠货运中心针对疫情封控区域短驳车辆紧张问题,积极协助相关企业、经销商办理车辆通行证,确保春耕农资及时出货。4 月7 日,该中心货物发送量与集装箱发运量双双打破中心成立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截至4 月11 日,集团公司今年已累计运输化肥、种子、农机具等春耕物资6348 车、40.16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8%、24%。 ■公路 “五保”举措保畅货运物流 4月12日,安徽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通知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全省高速公路疫情防控通行管控措施,维护高速公路正常通行秩序;对于此前已关停的收费站尽快恢复通行,并向社会公布,确因疫情防控需要继续临时关闭的,由市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报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批准同意。 为确保“解封”后的收费站、服务区“放得开、管得住”,安徽交控集团所辖皖通公司和营运单位积极推行 “五保”举措。一是保畅通。此前因为疫情防控需要而临时封闭的道口,经评估后,具备“解封”条件的,全部开通,做到应开尽开。二是保防控。在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疫情查验的同时,持续加强道口疏导,进一步提高道口通行效率。三是保服务。所辖道口、服务区、加油站完善人性化的应急服务措施,积极主动为司乘人员,特别是货车司机提供路线指引、如厕、防疫用品等便民服务。同时,免费提供热水、餐饮等暖心服务。四是保救援。优化车辆救援服务流程,提高救援服务效率。五是保安全。通过全路段视频巡检和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道路安全管控。 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是重中之重。交通运输部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疫情医疗防控物资、鲜活农产品、重点生产生活物资、农资、能源物资、邮政快递等各类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及时开辟专用通道,按照“三不一优先”原则加快车辆放行速度。 ■水路 尝试 “港航巴士” 水路运输物资 日前,在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的精准服务下,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12个集装箱的重点生产物资通过“荆淮6”轮抵达上海洋山港,目前正在等待转装海船出口海外。据了解,这是该企业首次尝试通过合肥-上海“港航巴士”水路运输物资,有效缓解了近日因疫情带来的跨地市陆运物流压力。 受疫情影响,合肥市许多重点企业面临生产物资运输不畅,产业链、供应链压力增大的问题,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快速响应市委市政府稳发展工作部署,在得知水上运输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摸排收集合肥-上海“港航巴士”船舶数量、装箱量等运力数据,建立起船舶运力需求库,协调生产、航运及港口三方,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特殊化定制服务。 据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上海“港航巴士”现阶段每周定期发运3个航次,单航次可装运104个标准集装箱,具有货运量大、船期稳定、对外接触少等特点,直接以水路方式运抵、提离,既保障了供应链畅通稳定,又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 此外,面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近期,合肥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对辖区内河船舶提供“视频检验”服务,满足船企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船检需求,为船舶航行安全、船企正常营运提供了保障。 下一步,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加强与重点企业的对接,及时协调航运企业调配船舶运力,开辟新的水运路线,完善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强化船舶港口疫防措施落实,做好船员闭环管理,发挥水路运输优势,保障重点物资运输畅通。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文 周继龙/图 来源:安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