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4-10 15:04:58|来自:中国安徽安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近日,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安徽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和文体服务有保障,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村(社区)下沉。我省将实施“一大行动”,即社会力量参与社会行动计划;“五大工程”即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完善工程、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推进长三角服务一体化发展工程。
社会是我家,服务提升靠大家。“一大行动”中,未来五年,我省将开展“邻里守望”系列社区志愿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系列社区协商、“共创平安”系列社区治理、“文化铸魂”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一批突出的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和品牌活动项目,引导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同时,大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行动计划,以留守独居老年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让爱心成为一种力量,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
“五大工程”中,我省将实施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一老一小”“一残一弱”的服务更是重中之重。“一老一小”方面,我省将支持20个区县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能护理、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更好保障“老有所养”。针对上班族小孩无人照看的难题,我省将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同时,开展学龄少年儿童课后托管和寒暑假集中看护服务,在村(社区)推广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服务站点。
“一残一弱”方面,我省将开展助残服务行动,让残疾人在社区即能享受到康复服务、心理健康服务、日常照护等优质服务。同时,采取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引导各类专业组织、机构在社区开展心理服务,尤其面向困难群众、老年群体、困境儿童、社区矫正人员、失独家庭、社区戒毒人员等社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科普、心理疏导、心理援助、矛盾调解、危机干预协助、社区心理文化活动等综合社会心理服务。
社区“软件”服务提上去,“硬件”基础也是少不了。我省实施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完善工程,加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城市里,推广社区“两级中心”和睦邻馆建设,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15分钟就可在家门口享受到“衣食住行医”等便捷、高效的服务;农村中,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网络,统筹利用益农信息社等村级服务站点,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
信息时代,社区更智慧。为了让居民办事更方便,我省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为了让居民社区生活更智慧,我省每年选择10个至20个单位进行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力争在五年内探索出智慧社区建设安徽路径。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广覆盖、高质量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党建引领社区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城乡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居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李明杰)
丨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