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64|回复: 0

20多岁小伙离世3天被发现,家中一幕让人唏嘘……

2093

主题

2096

帖子

1万

积分

真探组

发表于 2022-4-4 14:58:08|来自:中国安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次的离别。
  有时是在你还没准备好的时候。
  清明,我们会思念一些藏在心底的人。
  时隔多年,和他们的告别,
  或许依然让我们无法释怀。
  在杭州,
  有一群人守护着很多人
  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趟旅程。
  他们是
  杭州殡仪馆遗体接运车队的驾驶员们。
  50岁的张明广,
  就是其中一位。
微信图片_20220404145709.png
  瞒着家人加入车队
  经常半夜出车
  张明广老家山东德州,2010年到杭州殡仪馆成为一名殡仪车司机。
  藏青色的工作西装,灰白格子毛衣,浅色衬衣,坐姿笔直……稳健的谈吐和整洁的仪容里,能看出他军人的底子,“我以前在部队也负责开车,心理素质比较好,有这么个机会,我就答应来了。”
  最初,张明广怕家里人不同意,就没细说工作,“我只告诉家里人,我在民政系统工作。”每次回家,张明广都会洗手、换衣服。
  “我们是24小时待命的,半夜出车也很正常。”张明广说,死亡是不定时的,不过相对来说晚上出车频率更高一些。
  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值夜班,在殡仪馆工作这个事,没几个月就被家人知道了。“最开始也不理解,我就说,这是一份守护的工作,家里人也就没多说什么了。”
微信图片_20220404145712.jpg
  送他们的最后一程
  是陪他们和这个城市告别
  相比于开车,张明广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默默地陪伴者。
  “最重要的是要安抚丧属的心情。”张明广说,亲人离世是人这一生最悲伤的时候,所以言行都要得当,比如不主动握手问好、不说再见、不笑……“因为行业特殊性,我们时刻要替别人着想。”
  “阿婆,我们走了。”每次将遗体抬出,张明广和同事都会念叨一句,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在告诉丧属们,是时候告别了。
  很多人忌讳让逝者上电梯,张明广和同事就要抬着一层层地走楼梯,楼道窄,为了保证担架或者卫生棺不碰到墙壁,常常几层楼下来,就已经一头汗。
  “阿婆,我们到断桥了。”
  “阿婆,我们过了雷峰塔了……”回殡仪馆的路,车子总是会开得慢一些,每过一处桥、路,张明广也都会说一下,“这也算是杭州人的习俗之一,是逝者和这座城市最后的告别。”
  此外,按照丧属的意愿,有时候张明广需要送灵回外省,“最远的一次去了陕西,来回2600多公里。”
微信图片_20220404145714.jpg
  那个20多岁独自离世的男孩
  让他唏嘘不已
  古墩路燃气爆炸、文二路奔驰撞人事件、西溪路道路塌陷……这些年,杭州不少突发现场,都有张明广的身影。
  张明广记得,第一次出车,就是一起非正常死亡的意外事件。
  “是一个40岁左右的男人,搬货的时候,货物翻倒,人当场就没了。”当时民警联系的殡仪馆。
  张明广还记得一个特别孤独的逝者,20多岁的男生,可能是因为心梗突然离世。
  “过世了两三天才被社区发现。走的时候就一个人躺在床上,周边全是零食,桌上还放着一碗当做正餐的泡面。”
  这一幕让他唏嘘了蛮久。
  回去的路上,张明广和这个男生多“唠叨”了几句,“怕他一路太孤单”。
  工作12年,张明广见过太多意外,“生命太脆弱了。很多意外离世的人都还很年轻,生命还没开始绚烂,就戛然而止。”
微信图片_20220404145717.jpg
  见过太多遗憾
  男孩父亲边说“对不起”边长跪不起
  见过多少意外,就见过多少遗憾。
  很多丧属会在车上边哭边念叨,“我要是早点带你去玩就好了”“我应该多陪陪你的”……这种遗憾的背后也有自责。
  “一个患了肝癌的老大爷,从老家赶到杭州某医院看病,因为疫情,儿子需要隔离14天才能入院照顾。不料,这14天里,老人病情恶化突然过世。”
  受老人儿子的委托,张明广全程闭环处理了老人的遗体。最终,当儿子隔离出来的时候,看到的只有父亲的骨灰。“那天,老人儿子就一直在念叨,说父亲就想去海南玩一趟,前两年应该早点带老人去的。还说等疫情好一点,就带上老人的骨灰一起去。”
  可不管怎样,这样的遗憾已经落下了。
  同样的遗憾,张明广自己也有。
  “我的父母都是因为脑干出血,突然离世的。”张明广说,父母都在老家务农,仅有一个侄子陪着,自己一年也回不去几次,“母亲走的那天下午,我还和她通了电话,说身体很好,不用挂念,结果晚上突然就没了,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而父亲过世的时候,张明广还在部队,“两次我都没见到最后一面,这种错过,真的会遗憾一辈子。”
  “几年前一次出车,是一个17岁的男孩坠楼。”张明广一路上就听到孩子父亲不停说“对不起”。到了殡仪馆,男孩被送进了遗体化妆间,而他的父亲跪在了房间门口,“谁劝都没用,跪了两个多小时。”
  后来,张明广了解到,男孩父母离异,父亲平时对儿子要求很高……
  张明广有一个女儿,因为太过严厉,和女儿的关系并不好。那次之后,他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
  “更多的是要和孩子交流,不要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她,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她快乐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后来,张明广和女儿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他偶尔也会分享一些工作的经历给女儿。
  因为身体原因,张明广现在参与车队的一些管理工作,偶尔同事们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也会出车。
  “只要出车,我都会秉持对生命最大的敬畏。”他说,这份工作带给他的触动有很多,“珍惜”是最重要的一点。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通讯员 堵晓芸

宿松买房,上宿松房产网,认准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