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87|回复: 0

城镇化,安徽59个县城将分类培育

1733

主题

1750

帖子

8785

积分

真探组

发表于 2022-3-26 15:08:48|来自:中国安徽芜湖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ecbbaac7ff8a9998add1e4ac463c5864.jpg

首席记者 张玉芳 实习生 李天宇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必然选择。那么,安徽城镇未来究竟变啥样?3月21日,省发改委正式印发了《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 年)》,描绘出未来15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蓝图。

农民进城仍是大趋势

“十三五”以来,我省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5年累计7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省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在解读《规划》时表示,农民进城仍是大趋势,但受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等因素影响,城镇化从快速发展后期逐步转向平稳发展期,城镇化速度逐步放缓,城镇人口规模逐渐达峰,城镇化进程将“增速换挡”。与此同时,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叠加效应逐步显现,省内人口聚集态势持续加强。

《规划》提出,要优化全省城镇体系,积极构建现代化合肥都市圈、皖北城镇群、皖江城市带“一圈一群一带”联动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规划》表示,支持合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对标国家级新区建设合肥滨湖新区,高标准建设东部新中心、运河新城。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江北新区、航空新城。

59个县城分类培育

我省将实施现代化中小城市分类培育工程。分类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将大城市周边的县级市和县城培育成与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卫星城市;将一批县域人口总数大、吸引就地就近城镇化人口多的县级市和县城培育成常住人口超过50万的县级中等城市和20-50万的县级I型小城市;引导具有生态、文化特色的其他县级市和县城“小而特”发展。

全省共规划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市15个:支持肥西、肥东、长丰、怀远、凤阳、寿县、凤台、濉溪、来安、全椒、怀宁、当涂、和县、阜南、休宁,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与中心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

县域中心城市31个:支持巢湖、庐江、蒙城、涡阳、利辛、太和、颍上、临泉、萧县等9个县级中等城市,以及无为、霍邱、舒城、枞阳、定远、灵璧、宿松、宁国、砀山、泗县、天长、界首、广德、桐城、明光、望江、五河、东至、固镇、南陵、含山、郎溪等22个县级I型小城市,大力提高县城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发展成为产城一体、宜居宜业、功能齐全的县域中心城市;

特色小城市13个:支持金寨、岳西、霍山、太湖、潜山、歙县、黟县、祁门、石台、青阳、泾县、绩溪、旌德等,发展成为文化积淀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居住和旅游目的地。

让农民“可进可退”

“对农村权益的眷恋、在城工作的不稳定以及所面临住房难、子女上学难等现实问题,导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意愿不强。”省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省将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便利性、归属感、获得感。

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我省将坚持存量优先、循序渐进,推动稳定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率先在城镇落户。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在城落户意愿,全面实行设区市范围内本地居民户口通迁制度。以城中村、城郊、开发区、大型工矿企业等区域为重点,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农业人口成建制转为城镇户口。完善居住证制度,鼓励地方政府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提高居住证持有人城镇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务的实际享有水平。

进城有保障,返乡有退路。《规划》还表示,将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机制。完善进城落户农民农村资产权益。充分保障进城务工和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保护农业转移人口的返乡退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支持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

通过全面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省力争至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以上,其中,合肥都市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长三角中心区8市平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均达到80%以上,皖北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70%左右,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

宿松买房,上宿松房产网,认准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