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淮河还显得有些清冷,中安联合码头却是热火朝天,卸船机的抓斗上下不停地抓取着煤船中的煤炭,一船船的煤炭就这样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地输向2.5公里外的中安联合储煤仓,保证了煤化工装置的正常生产。截至2022年1月,中安联合散货码头已实现连续安全运行近3年时间,累计接卸煤炭突破1000万吨。
中安联合码头是淮河上最大的码头,包括散货码头、大件码头和液体危化品码头三部分。散货码头承担着中安联合煤化工生产用煤入厂主要任务,年接卸能力在400万吨以上,曾创单日接卸煤炭2万吨的最高纪录。
“3年不到的时间,我们搬运了一座大山!”一位正在码头现场巡检的员工手指着传送带上的煤炭自豪地说。从散货码头启用之初日接卸煤炭不足3000吨,到最高接卸量突破2万吨,中安联合储运部员工们深深体会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针对煤船到港时间不确定、码头有效接卸泊位数量少和煤炭接卸有效时段有限等诸多问题,中安联合储运部制定工作清单,强化部门领导分管责任,积极加强与海事、物流等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密切跟踪水位变化和船舶在途情况,使煤船到港计划精准化,尽最大努力保证煤炭运输畅通。“从帮助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生产、设备、安全、综合各组的专业管理人员蹲点现场,开展服务基层解决生产难题活动。”中安联合储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加强重点设备特护,按照运行、维保和管理三个方面划分责任区,狠抓特护责任落实,加大输煤设备维护力度,保证设备不带病作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改技措,消除生产瓶颈,提升设备设施运行效率。细化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方法,全面落实“前舱卸船、后舱清舱”操作措施。开展“五星码头”创建、小指标劳动竞赛等活动,强化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确保煤炭接卸工作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