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 作息习惯的不规律 熬夜已经是当代年轻人的标配 “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 殊不知,熬最长的夜 也有可能中招最“怪”的病
老话说:吃得好不如睡得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前一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白天整个人都会“特别不好”,精神萎靡,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干劲。
大学毕业两年的小天(化名)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是一名单身程序员,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时候就是工作、写代码、找BUG、做任务,很少交流娱乐,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两周前,因为有紧急任务,小天连续五六天熬夜,每天只睡2-3个小时。过了几天,小天突然彻夜不眠,耳边还出现了幻觉,口中念念有词,认为同事都要谋害他,感到手机里被安装了窃听器,紧张恐惧,浑浑噩噩,无法工作。
经过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障碍科检查,诊断为“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顾名思义起病比较急,病程短于一个月,最终能够完全恢复到发病前的功能水平。主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或者是言语紊乱等。
医生整理睡眠监测设备。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由德国波恩大学及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开展的研究显示,24小时的睡眠剥夺即可导致健康个体出现显著的感知障碍、认知紊乱及快感缺乏,甚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经过系统的治疗(药物治疗+恢复睡眠),几天之后小天的症状明显改善,已于近日康复出院。
“平常我们见到熬夜引起的失眠、精神不振等情况比较常见,而像这种引起精神障碍的症状是非常少见的。针对这种情况,把睡眠调整好才是关键。”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科主任医师朱道民介绍,睡眠不足或者长期失眠,都有可能改变人的意识范围,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拥有良好的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说起“睡眠障碍”,很多人可能认为就是“睡不着觉”。事实上“睡眠障碍”不仅包括睡不着的疾病,如失眠障碍、不宁腿综合征等,还包括睡得多、睡不醒的疾病。记者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合肥市睡眠医学研究中心采访时了解到,接诊的患者中不乏“睡不醒”的患者。
16岁的患者小伟(化名),1米8的个头,会弹吉他会打篮球,人又风趣幽默,学习也好,加上白净的长相,学校里的女生们偷偷封他为“校草”。
可是,一桩怪事发生在小伟身上:持续半年左右,小伟的睡眠变得特别多,入睡也快,往床上一躺便能睡着。即使晚上睡足8小时,小伟白天还是控制不住想睡,上课时也经常会睡着,同学们都开玩笑喊他“睡神”。班主任的担忧,父母的责备,小伟逐渐变得话少、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学习成绩下降不说,还逐渐变得郁郁寡欢,经常暴饮暴食,短短几个月体重增长了20公斤。
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父母从最初的责备变成了担心,于是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医生通过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和第二天白天的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检查,诊断小伟是得了一种叫做“发作性睡病”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小伟白天上课不再瞌睡,也恢复了正常学习,情绪激动时也不再有无力摔倒的情况发生。
专家介绍,发作性睡病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部分研究显示起病年龄在15-30岁。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猝倒、睡前或醒后幻觉、睡眠瘫痪,还可能伴有夜间睡眠紊乱、无意识行为及REM睡眠行为障碍。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如果出现上述问题,一定要到专业的睡眠中心就诊,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白天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及其他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日常生活中,怎样的睡眠才算得上是“优质睡眠”?对此,朱道民介绍,想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睡眠时间只是一部分。
“衡量睡眠质量的指标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睡眠效率。”那么,什么是睡眠效率呢?这里提供一个计算公式:睡眠效率=睡着的时间/在床上的时间×100%,如果算出的数字大于90%,那你就有着良好的睡眠效率。
此外,朱道民提醒,规律作息至关重要。早在2017年,3位美国科学家就因研究“生物钟分子机制”获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8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即为“规律作息,健康睡眠”。“在我看来,规律作息不仅会对睡眠产生影响,后期还会对心理及身体产生影响,现在发现不少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的出现都和生物钟紊乱脱不了关系,规律作息和我们健康息息相关。”
来源: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唐萌、高勇通讯员/朱世玲、李皖婷、方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