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11|回复: 1

[本地资讯] 陈汉:一条盛满乡愁的沟

2170

主题

2175

帖子

1万

积分

真探组

发表于 2019-12-2 08:34:06|来自:中国安徽安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e32e24166bdf3ea76af352f3a28c909.jpg

这里,因为历史上的两位人物,而让它的文化底蕴变得尤为厚重。
这里,因为手工制作的豆腐、裱纸品质好,而让它在很早以前就声名远播。
这里,因为曾经的一条山沟、现在的一座水库,而让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84cbab4d5d0b84bfab0b5f7baf73a1fb.jpg

它就是地处大别山南麓的安徽省宿松县陈汉乡。
驱车来到陈汉乡一个叫陈家院子的地方,眼前碧波荡漾的钓鱼台水库,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高峡出平湖”不仅使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也让这里浸满了岁月印痕。对于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言,此处又何尝不是寻觅乡愁的归宿?
在钓鱼台水库大坝修筑之前,这里是一条长长的山谷,山谷里有着繁华的集镇、静谧的村庄、肥沃的田野和清澈的河流,一年四季散发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诗意。明初奉议大夫——陈汉就出生在这里。

91c2151e04f1b709715ef31b967d4206.jpg

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居住在宿松北部山区的村民陈汉,聚众结寨,保卫一方平安。因他有勇有谋、仗义疏财,被推举为众寨之王。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于宿松之际,他率所属四十八寨归附朱元璋,任镇川陕,立下赫赫战功。明初授南京大都督断事。后擢升奉议大夫、庸田署令,并恩准封地袭爵,所封领地改称陈汉。陈汉山、陈汉沟地名由此而来,陈汉沟还成为历朝历代的地方治理机构所在地。解放后,陈汉区公所从陈汉街先后迁至方山、三合、陈家院子等地。
其实,历史上“陈汉”之名不仅被封为地名,还被用作地方行政建制名称,自1748年以来,曾以“陈汉庄”“陈汉保”“陈汉区”“陈汉乡”等建制被列入县域行政版图。

a50f65308a22907485e88cd0e952d912.jpg

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由一条山谷变为一座水库,让陈汉沟从此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乡愁,也成为人们心中永远都抹不掉的记忆。
聊起陈汉沟往事,年过九旬的贺福恩老人仍记忆犹新。
老人回忆,解放前,陈汉沟集镇有横直两条街,横街一里多长,直街稍短一点。街南边是一条河,被称之为“三合口”,由朱湾河、北浴河、廖家河汇合而成。街上住着100多户人家,有店铺60多家,以肉铺、铁匠铺、豆腐店、茶馆、杂货店居多。街道都是用青石铺成,沿街的房子,大多是白墙青砖黛瓦的徽派建筑。每天上午,这里车水马龙,商贾如云,来自湖北蕲春、英山、黄梅及安徽太湖、潜山等地客商络绎不绝,有卖“窑货”的,卖洋布的,卖红糖的,卖煤油的,卖山漆的,卖柴火的。总之,凡是日常生活用品,都有人卖和买。外地客商卖完挑来的货物后,又从这里收购茶叶、桐油、裱纸、木料、板栗、竹器等之类带回到当地销售。

a0daf156621d88c327e8501405db48b1.jpg

“三合口”河畔,今钓鱼台水库中的一座小岛,岛上有座庙观,名叫“玉枢观”,有着数百年历史,是钓鱼台水中的一道胜景。在玉枢观附近的另一座山顶上,建有东吴名将陈武的坟墓。陈武字子烈,出生于陈汉沟,自幼习武,长大后身手不凡,从戎效忠东吴。孙策在世时,其因本领高强、忠厚质朴,深得孙策喜爱,被拜为别部司马之职。孙策过世孙权继位后,他屡建战功,成为孙权麾下一员猛将。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陈武跟随孙权转战合肥,为救孙权战死疆场。陈武事迹载入《三国志•吴志》,成为宿松进入正史第一人。

568100036efe3218a2b60ab6ab2dd828.jpg


47421eec38687daf0e73f5ad63a6ecc6.jpg


沿“三合口”而上,有个叫白鹤冲的地方。清朝,这里居民就学会了裱纸生产技术,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办起了裱纸生产作坊。

b676ed83d87ff686c0b01d06a7aa2af3.jpg

在贺福恩老人指引下,我乘车沿钓鱼台水库南边的公路,来到了白鹤冲。走进白鹤村境内,放眼望去,竹林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漫山遍野;近看,每株毛竹都修直挺拔,直冲云霄。
“这是用青石板砌成的纸槽,是先辈留下来的,有一百多年历史”。村支书朱学农边介绍,边向我们演示打浆、捞纸的过程。纸槽犹如一口巨大的浴缸,静静地躺在简陋的凉棚里面,它的外表斑驳、光滑,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

56ad5c844179907f87ca4e988bc3a2fd.jpg

“纸是神仙做,十张就有九张破”。这句谚语至今还在陈汉山区流传,说的是做裱纸很不容易,特别是在捞纸时最容易破损。朱学农说,生产裱纸是项技术活,程序比较繁琐、复杂,有着破麻、扎麻、打浆、捞纸、揭纸、晒纸、包装等十几道工序,做好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否则做不出质量高、成本低的裱纸。白鹤冲人就是凭着对造纸事业的一份份耐心和细心,而让自己生产出的裱纸远销湖北黄梅、蕲春、英山等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白鹤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生产裱纸,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他14岁时就跟着哥哥、姐姐做裱纸。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人们基本都是用扁担挑着裱纸,去周边县乡叫卖。

4edb5c969aac7236f6f525b40bb321d0.jpg

b31cc220fb480d96f5e0ba982af726cc.jpg

朱学农回忆,16岁那年冬天,他挑着一担裱纸,步行到湖北黄梅县叫停前的地方叫卖。卖着卖着,很快到了傍晚,他只好找农户借宿,当时乡村贫困,农家床铺有限,直至找到晚上10点,仍没一户人家愿意收留他。眼看村庄里的灯火几乎全部熄灭,他心里更加着急,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来到了最后亮着灯火的人家。这家只有一个老人,家里只有一张床铺,睡不下两个人。后来,老人还是收留了他。半夜时分,老人把床让给他睡,自己在凳子上坐了一晚。他深受感动,卖完裱纸后,专程来到老人家里,将挑纸用的扁担送给了老人。

dfb627341ec24f4a25beb8776dc2114e.jpg

03a6a113c8b3dbd1719be71e49d17287.jpg

过去,在陈汉裱纸行业里流传着“卖纸不卖扁担” 之说,意思是说如果将扁担卖掉了,就表示以后不做裱纸生意。但小小年纪的朱学农,却不惜以赠送扁担的方式,来报答老人的收留之恩。从朱学农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陈汉人的真诚与质朴。
“买裱纸不?!”在过去的城乡村落,随处都能听到的这句简单的吆喝声。这吆喝声中倾注了一代又一代陈汉人为追求幸福生活而付出的心酸和汗水。
解放前,这里没有一条通向外面的公路,人们运送货物和出行都靠肩挑背扛和步行,通往山外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放簰,有湖簰、竹簰。每次人们运送货物到外地,都是沿“三合口”顺流而下,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

53948eab877c4502d2c001523413bccc.jpg

1810f169e3a688827895415c9f576bee.jpg

从清朝起,一部分陈汉人开始靠手工制作豆腐来谋生。民国时期,仅在陈汉沟集镇就有14家豆腐店。贺福恩11岁时,就在陈汉沟一家豆腐作坊做学徒。出师后,他也开起了豆腐作坊,晚上将豆腐做好,白天在街头摆摊卖,靠做豆腐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陈汉豆腐品质好是有原因的!”年过六旬的朱金艳,土生土长在陈汉,是吃着陈汉豆腐长大的,对陈汉豆腐有着特殊的情愫。他说,从古至今,陈汉居民在制作豆货过程中,使用的都是山涧的泉水,也许是水质清冽、甘甜的缘故,做出来的豆腐,不仅色泽好,而且味道好,由此成就了“陈汉豆腐”这个响亮的品牌。
去陈汉采访那天,我慕名来到当地的一家豆腐店,随手捧起一块豆腐,它如同刚出浴的少女,弹指可破。在风中,它有些微微颤抖,如受惊的玉兔。我用手轻轻捏开一片嫩白的豆腐,放进嘴里细细品尝,立刻感受到了它的醇香与嫩滑。

455d6f8c2f9103bc6ce1f6ada0774599.jpg

   “你卖的是陈汉豆腐吗?”如今,在宿松县城区各大菜市场,经常会听到顾客发出类似这样的询问。“陈汉豆腐”作为宿松县豆腐界最为知名的品牌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别地方买不到的东西,这里买得到;别地方卖不脱的东西这里卖得脱。”历史上,各地客商的频繁往来,带动了陈汉商业、服务业和运输业的快速兴起,陈汉沟也因此一度成为皖鄂周边山区的商贸重镇,享有“小汉口”之称。
动乱年代,陈汉饱受战火蹂躏。1938年7月底,日军陆路侵入宿松。当时,贺福恩11岁,至今他仍记得,陈汉沟有个卖日杂的盛昌店铺,坐落在繁华地段,店主在店铺后面建有一座高达五层的亭子楼。日军飞行员以为是一个什么重要建筑物,飞机多次盘旋在亭子楼上空,欲轰炸它,但每次都未炸到,却炸毁了相邻的三家店铺。

bf92efc11273f97f8de38672c8f29714.jpg

6c608d97d57565213bfef3b404aaaba5.jpg

解放初期,由土豪劣绅、军警官吏担任会首的大刀会,经常活跃于陈汉沟一带,多次发动武装暴动,对抗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非作歹,百姓苦不堪言。在当地群众协助下,安庆军分区警备第9团和宿松县大队展开了对大刀会的军事清剿行动。至1952年春,共清剿匪特216人,彻底瓦解了由国民党残余势力操控的武装组织。
解放后,陈汉沟居民为了响应政府修筑钓鱼台水库的重大决策,远离故土,搬迁到外地居住,库区移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年过八旬的朱耀增老人回忆,1958年政府启动修筑钓鱼台水库工程不久,家里房子就被拆掉了,他和父母将家里养的一头猪牵到河堤上,并将锅碗瓢盆、被子、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肩挑过来,排队等候竹簰将这些物品装载到县城。因为搬迁户实在太多,加之当时只有水路运输线,父母只得忍痛将床、柜子、方桌等体积大、笨重的物品丢掉,带着方便携带的物品踏上了迁往洲区的征程。一家三口从县城步行赶往洲区,后在今汇口镇一个村子的一间土胚房里住下。当时,物质条件非常匮乏,他和父母都在村里吃大食堂,母亲吃不饱,就到地里刨黄豆芽充饥。1959年3月,时年21岁的他,实在过不惯洲区的生活,偷偷一个人挑着行李回到陈汉,投靠出嫁在陈汉九登山的姐姐家。1960年6月,他又去汇口将父母接到了九登山居住。

b0d00cf987d1a8195e3070a8d5492fc5.jpg

6523cce541212b2d47194a0cb94ec406.jpg

朱耀增说,从1958年起,陈汉沟居民就开始陆续向外地搬迁,直至1972年结束,共有500多户被搬迁到外地,最远的搬迁到了湖北麻城县,但大多数是搬迁到本县复兴、汇口、华阳河农场等地。搬迁过程中,还发生不少奇闻异事呢!有个孕妇一时临盆,将孩子生在了搬迁路上。
陈汉沟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也有着写不完的话题。
“截断三合口,深沟出平湖”。正是有了无数陈汉沟人的无私奉献,才换来造福子孙的伟大工程——钓鱼台水库。从1958年10月破土动工到1960年水库大坝竣工,1977年水电站竣工投入运行,这座历时20年建造,迄今仍为宿松县唯一的国家中(二)型水库终于呈现在人们面前,它见证了新中国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见证了勤劳、勇敢的宿松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它的建成,不仅彻底解决了下游乡镇和县城的水患,而且还解决了全县丘陵地区十几个乡镇十几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同时还兼具发电、观光等功能。

db3c4a52696b5905249debce30760517.jpg

37365df93bbd7f78a84d1d9448f2a391.jpg

关于钓鱼台水库名字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呢!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曾垂钓于“三合口”峭壁悬崖伸至水中的石矶上,因倾慕此地胜景,憩坐于石矶上不忍离去,在石矶上留下两个深深的脚印,后人将此处称为“钓鱼台”。因水库大坝建在遗址附近,遂将水库命名为“钓鱼台”水库。
改革开放以来,陈汉发生了巨变。在钓鱼台水库周边,一栋栋两层以上的楼房掩映于竹海之间,乡政府从陈家院子迁到了广福村,新街新貌新气象。一条条贯通东西、南北的宽阔水泥公路,拉近了陈汉乡与外界的距离。各个村民小组都实现公路、电视、电话、宽带网络“组组通”,当地居民足不出户都能知晓天下事。据了解,从2006年以来,这里共修建水泥公路170多公里,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cd16e2ac91d063dd09a4026ea474080f.jpg

49ef12a99ab6f6886f71a6a175251c95.jpg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生产方式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陈汉裱纸已没有多少人生产,陈汉豆腐的部分生产工序则被机械代替。
如今,在人们心中,钓鱼台水库已是陈汉的一座标志,也是陈汉人留住乡愁、延续乡愁、感受乡愁和牵动乡愁的地方,但最触动陈汉人乡愁这根弦的,还是陈汉沟,因为陈汉沟永远代表着这一方土地的印记……   
(孙春旺/文图)
宿松买房,上宿松房产网,认准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记!

0

主题

5

帖子

46

积分

小宝宝

Rank: 2Rank: 2

发表于 2019-12-2 18:42:33|来自:中国安徽安庆 发自手机(双倍积分)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九十多岁的人可能更了解陈汉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宿松买房,上宿松房产网,认准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