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论坛

标题: 镜头下宿松那些即将消失的记忆(陆续有照片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10 20:35
标题: 镜头下宿松那些即将消失的记忆(陆续有照片更新)
这些年来一直用镜头在记录那些即将消失的记忆,每次回家都呆不了几天,但依旧抽空去拍摄,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有记录的跟帖发表
后面陆续会有图片更新的,可以一直往后翻看

在宿松目前象这样的乡村还是不少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将都会消失的;

下面这个村庄是宿松河塌乡普济余家上屋,不同的年份拍摄的,会看到慢慢会有房子倒塌
(, 下载次数: 221)

(, 下载次数: 225)

(, 下载次数: 222)

(, 下载次数: 219)

(, 下载次数: 220)

(, 下载次数: 227)

(, 下载次数: 227)

(, 下载次数: 223)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10 20:41
这家全土坯房也有差不多60年的历史了,今年大雨期间倒塌了,这个照片是我16年春节期间拍摄的

(, 下载次数: 216)
下面这个房子曾经是当时村里最好的房子,主人今年给拆了,在原来基础上盖了一栋4层楼
(, 下载次数: 221)
这个房子因为长久没有人居住,已经倒塌为平地了

(, 下载次数: 203)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10 20:47
下面这个房子也曾经是当年在宿松流行的红砖献水房,现在也已经拆除盖起楼房了

(, 下载次数: 223)

(, 下载次数: 210)
当年宿松经典的房子,拍摄于陈汉廖河

(, 下载次数: 198)

(, 下载次数: 216)

这种用柴火烧水的现象也已经很少见了


(, 下载次数: 194)

这些老的手工艺人已经即将消失了,很难想象以后这些会有多少人做,现在年轻人有多少还愿意学木匠,石匠

(, 下载次数: 211)

(, 下载次数: 206)

(, 下载次数: 209)

(, 下载次数: 210)

(, 下载次数: 223)
在宿松有个手艺叫:剃头佬
下面这个照片是2013年11月回家的时候,我们村的剃头佬来给我爸剃头的时候拍的,剃头师父小名叫猫儿伢,66年生的;现在应该很难看到这种上门理发的了,小时候我们都是这样在家等人上门理发的
(, 下载次数: 213)

(, 下载次数: 206)


(, 下载次数: 222)

(, 下载次数: 215)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10 20:50
以前我们的门是这样的
(, 下载次数: 221)

(, 下载次数: 217)

(, 下载次数: 217)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10 20:54
我们小时候水稻都是这样挑回家的,力气小的挑单把,力气大的挑双把,只要挑上肩就不能放下来了,现在年轻人基本上都没干过的

(, 下载次数: 199)

(, 下载次数: 213)

(, 下载次数: 204)
(, 下载次数: 219)


(, 下载次数: 207)

(, 下载次数: 209)

(, 下载次数: 215)

(, 下载次数: 202)

(, 下载次数: 205)

(, 下载次数: 204)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10 21:35
很怀念小时候油坊的香味,那都是手工木榨的菜籽油和花生油,尤其是榨花生油的时候,那叫一个香哦,现在我们家里已经很难看到这种木榨油坊了,下面这个照片是我拍摄于西安的袁家村
(, 下载次数: 210)

(, 下载次数: 219)

(, 下载次数: 204)


小时候每年乃至几年家里可能会叫村里的铁匠打铁,添置农具,看一堆乱七八糟的废铁在他们手里变成农具,现在也极少看到有铁匠下乡去人家家里打铁了,下面这个照片同样拍摄于西安

(, 下载次数: 212)


小时候我们只要放学了,就要去放牛,而且不可能放在田里,一定要手牵着,一不小心牛吃了人家黄豆叶或秧苗,那是要惹大麻烦了

(, 下载次数: 217)

(, 下载次数: 204)

(, 下载次数: 219)


作者: shipushui    时间: 2016-11-14 15:32
您在记录历史!
作者: hdzw007    时间: 2016-11-17 17:34
这位楼主太棒了,今天连上了三条头条,这个主题我早就看到了,也一直看了很多遍!!!
作者: liu183409520    时间: 2016-11-17 20:30
有心了,每每看到这类图片都会怀念小的时候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18 08:16
hdzw007 发表于 2016-11-17 17:34
这位楼主太棒了,今天连上了三条头条,这个主题我早就看到了,也一直看了很多遍!!!

欢迎有更多的朋友一起加入记录这些美好的行列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18 13:53
刚刚又找出了一些照片更新了一下,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来跟帖回复,上传宿松的相关记忆

作者: 刘霞林_H3Kst    时间: 2016-11-18 14:44
楼主有心了

作者: XTNXM    时间: 2016-11-18 15:44
您拍的前两张很熟悉,是长铺那边的吗?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18 18:36
XTNXM 发表于 2016-11-18 15:44
您拍的前两张很熟悉,是长铺那边的吗?

不是的,是宿松河塌乡普济余家上屋,目前这类老房子还有部分保存的,越来越少了
作者: 十岁续奶    时间: 2016-11-18 22:45
好想能在这个环境里悠然生活,长时间呆在钢筋混泥头堆积的城市中心已麻木
作者: 有小狗55    时间: 2016-11-20 21:03
能否拍点下仓的景色呢?
作者: sanys    时间: 2016-11-25 10:44
我们失去的是那份淳朴与自然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29 17:06
现在也很少看到这样的人工插秧了,小时候我们都比赛看谁插的快,一块田一口气插到头,不起腰
(, 下载次数: 95)

(, 下载次数: 89)

(, 下载次数: 99)

(, 下载次数: 93)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1-29 17:09
春天播种插秧,秋天收获金灿灿的稻子
(, 下载次数: 97)

(, 下载次数: 89)

(, 下载次数: 96)

(, 下载次数: 95)

(, 下载次数: 99)

(, 下载次数: 102)

作者: shuguuang    时间: 2016-11-29 18:45
先生在哪里高就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2-5 11:28
每到秋冬的时候,农闲了,秋收的农作物,我们都会用籤(qiang)来晒成各种萝卜干,红芋干
(, 下载次数: 91)

(, 下载次数: 102)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2-5 11:29
这家虽然小,虽然贫,但很温馨的

(, 下载次数: 102)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2-5 11:47
shuguuang 发表于 2016-11-29 18:45
先生在哪里高就

我一直在上海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2-5 11:57
小时候我们放牛都是牵在手里,小心翼翼的生怕吃了别人家的秧苗,现在牛也少了,各种草也很多很深了,牛可以任意放养了

照片拍摄于河塌乡斗山河村白果树
(, 下载次数: 97)

(, 下载次数: 98)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2-5 12:00
我们这辈人,对下面这个画面应该都有记忆的,小时候我们没有天然气,甚至没有煤球,取暖和烧饭等生活用火都靠这肩上的一担柴火,我们畈区的为了这一担柴要跑十几公里到山里亲戚家的山上去自己砍,自己挑回家,我记得小时候我妈经常天不亮就出去的,很晚才挑一担柴回来,自己带饭和水,现在想起来都很心酸的

照片拍摄于宿松县趾凤乡
(, 下载次数: 99)

(, 下载次数: 105)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6-12-5 20:47
图片中的这个东西叫:红芋渣,是磨红芋粉后剩下的渣,天然绿色食品,以前用来喂猪的,家家户户都有的;
很早以前红芋粉是人工在瓦缸内壁上将红芋磨碎,然后加水冲洗,挤出红芋浆,沉淀后晒干就成洁白的红芋粉了,剩下的就是这个渣,做成一个个球晒干慢慢喂猪的

(, 下载次数: 96)

(, 下载次数: 99)


作者: 小熊    时间: 2016-12-20 16:09
特意登陆回帖楼主的照片唤醒了我对生命无比的热爱原来我们这一代也在缓慢的走过历史感谢楼主我会更加爱我儿子了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1-3 19:23
七十年代的朋友应该对这个东西很熟悉的,那时候小朋友没有手推车,没有儿童椅,在学会走路之前基本上都是在这个轿里长大的,有些还可以在下面装四个木轮子,方便推动

(, 下载次数: 98)

(, 下载次数: 103)

(, 下载次数: 107)

(, 下载次数: 103)


作者: ETSHH    时间: 2017-1-17 00:31
好多白果树珍贵的照片。顶一个。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1-17 08:03
ETSHH 发表于 2017-1-17 00:31
好多白果树珍贵的照片。顶一个。

呵呵,你也是白果树人?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1-17 12:41
ETSHH 发表于 2017-1-17 00:31
好多白果树珍贵的照片。顶一个。

另外一个帖子“宿松乡村美景”有更多的白果树的照片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2-2 08:46
这个现在也不大看得见了,小时候大人都是背着这个柴篮去山上耙枞毛(松叶)回家当柴火烧的,现在因为很多人家都用液化气或电磁炉了,加上这个活也很累人的,所以也就没有多少人去做了,松叶掉下来后就原地腐烂当肥料再养树木了
(, 下载次数: 101)

作者: 演员    时间: 2017-2-12 12:19
楼主在给后人记录宿松的文明,棒棒的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6-5 10:55
手工挂面,那个年代用来招待亲戚的
(, 下载次数: 93)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6-5 10:57
现在都是一体化的机械了,这种碾米机不多了,再早的时候是柴油机的
(, 下载次数: 92)
作者: 1983717    时间: 2017-6-15 08:36
{:15_653:}{:15_653:}
作者: 微凉    时间: 2017-6-24 10:31
真棒
作者: FLZQM    时间: 2017-6-27 09:50
远在北京的游子 看到这些照片,一下子乡愁就上心头。离家久了,才知故乡已成他乡。感谢先生这些浓浓的家乡味道的照片。愿身体安康!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6-28 15:21
FLZQM 发表于 2017-6-27 09:50
远在北京的游子 看到这些照片,一下子乡愁就上心头。离家久了,才知故乡已成他乡。感谢先生这些浓浓的家乡 ...

有机会,常回家看看,我现在父母在,所以会经常回去的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6-28 15:21
FLZQM 发表于 2017-6-27 09:50
远在北京的游子 看到这些照片,一下子乡愁就上心头。离家久了,才知故乡已成他乡。感谢先生这些浓浓的家乡 ...

有机会,常回家看看,我现在父母在,所以会经常回去的
作者: FLZQM    时间: 2017-6-28 16:39
BG4FEI 发表于 2017-6-28 15:21
有机会,常回家看看,我现在父母在,所以会经常回去的

父母在,不远行!只是,家父已不在。有时间还是会回去看看。
作者: 木槿花_EemPz    时间: 2017-7-5 17:57
看了这些相片好有感觉,思念远方,家乡。 心底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图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纯净,单纯的田园生活。谢谢楼主的提供。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7-6 09:32
木槿花_EemPz 发表于 2017-7-5 17:57
看了这些相片好有感觉,思念远方,家乡。 心底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图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纯净,单纯的 ...

也谢谢你的阅读,家乡是永久的记忆,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保留这种美好的记忆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7-6 15:43
(, 下载次数: 109)

(, 下载次数: 96)

那时候我们的锁是这样的,钥匙也是有个性的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7-6 15:52
这个花板床也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现在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席梦思床垫了,这种床我当年做木工的时候给人家做过不少的,一张床包括手工雕花板,大概要做半个月的,这种床的结构是那个时代的环境决定的,因为那时候房子都是土坯,瓦屋顶,所以床要有顶板,立柱方便系蚊帐,床前还有一个叫:达板的,因为床厅离地在50公分,所以达板是方便小孩上床的,同时睡觉的时候脱的衣服也可以丢在达板上(那时候家里都是土泥地,很潮湿的)


(, 下载次数: 104)

(, 下载次数: 104)



作者: JXMAB    时间: 2017-7-14 09:29
版主虽身处外地,还能时不时发一些宿松的照片,证明你很有家乡情节,令人敬佩。不像有些人只会发外地照片,宣传旅游呀,城市变化呀之类。
这里必竟是宿松论坛,在宣传其他地方的同时,是不是想想应该多宣传宣传宿松?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7-14 10:55
JXMAB 发表于 2017-7-14 09:29
版主虽身处外地,还能时不时发一些宿松的照片,证明你很有家乡情节,令人敬佩。不像有些人只会发外地照片, ...

谢谢你的回帖,我长期定居上海,上海周边,浙江全省,江苏,山东大部分地方都去过了,确实每个地方都有当地不同的特色,宿松属于我们自己的记忆,每次回来都会抽时间去拍点花絮,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这个行列来
作者: HZOTD    时间: 2017-7-20 10:45
大城市生活久了,真的无比向往这种生活,有小时候的味道!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7-21 15:44
这是之前路过乡村拍摄的,相信在宿松山区长大的老乡多毛竹还是很熟悉的吧
(, 下载次数: 100)

这种竹子做的碗橱现在也基本上看不到了

(, 下载次数: 102)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7-21 15:46
现在留在家里的基本上是老年人了,在外的年轻人,有空常回家看看
(, 下载次数: 108)

(, 下载次数: 100)

(, 下载次数: 104)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7-21 15:47
老来伴,他们不需要网络,不需要手机,不需要WIFI,平平常常的干点小农活,很开心

(, 下载次数: 101)

(, 下载次数: 107)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7-21 15:51
看了这两张照片,也许年轻人就知道为什么你们在外条件再好,家里老人都不愿意搬出去到大城市跟你们一起居住了,因为他们需要跟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伙伴在一起,而不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你们需要上班,你们有网络,而老年人需要的只是一群老伙伴一起哪怕坐在马路边什么也不干,他们都开心的


(, 下载次数: 97)

(, 下载次数: 100)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7-21 16:05
扁豆花,你还记得吗
(, 下载次数: 99)
(, 下载次数: 103)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8-17 11:05
我们曾经的家,土砖墙,门口的晒籤
摄影 吴小鹏
(, 下载次数: 98)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8-17 11:06
这家的感觉,温馨,父母在,家就在
摄影 吴小鹏

(, 下载次数: 101)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8-29 18:35
近日回来,路过乡间,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这种晒场器具你还叫得出名字吗
(, 下载次数: 90)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8-31 17:22
手工匠人:篾匠,已经很少见了
(, 下载次数: 100)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8-31 17:24
这种掏耳朵的手艺也慢慢看不到了,这次回来专门去破凉镇下面的乡村拍摄的
(, 下载次数: 104)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8-31 17:25
拍摄于花凉村
(, 下载次数: 97)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8-31 17:25
老房子和孤独的老人
(, 下载次数: 107)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8-31 17:27
这种烟杆也不多了,小时候我爷爷就抽旱烟的
(, 下载次数: 23)

作者: 一个酷少女.    时间: 2017-8-31 17:52
我们这边啊,剃头的那个人以前经常见到。

作者: CEBNT    时间: 2017-8-31 17:57
谢谢你们为我留住了一点仅存的记忆

作者: CEBNT    时间: 2017-8-31 18:00
BG4FEI 发表于 2017-8-31 17:24
这种掏耳朵的手艺也慢慢看不到了,这次回来专门去破凉镇下面的乡村拍摄的

这个人我认识

作者: 元灯人    时间: 2017-8-31 18:36
好有小时候的味道!!!

作者: 段王爷    时间: 2017-8-31 19:16
点赞

作者: 任我飞001    时间: 2017-8-31 21:16
感谢楼主的用心良苦!
勾起儿时的回憶,儿时的伙伴一起放牛、一起下河抓鱼……如此场景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作者: 毛毛虫2009    时间: 2017-9-1 07:46
楼主真有心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9-1 21:39
YLDOC 发表于 2017-8-31 21:16
感谢楼主的用心良苦!
勾起儿时的回憶,儿时的伙伴一起放牛、一起下河抓鱼……如此场景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

现在也偶尔遇到放牛的,但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的那个味道了,现在到处都是草,放牛也是为了卖牛,我们小时候放牛是为了生计的
作者: 三德村    时间: 2017-9-2 17:13
宿松的风土人情,80后的回忆也是满满的
作者: 日月星辰    时间: 2017-9-2 19:34
我来发张经典给你们看看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9-3 18:05
日月星辰 发表于 2017-9-2 19:34
我来发张经典给你们看看

谢谢你的分享
作者: 奔马I高飞    时间: 2017-9-9 15:59
看到那几张挑柴的照片,还有那个柴篓,您戳中了我的泪点!我家老娘就这样把我兄妹三养大的。
作者: IAESP    时间: 2017-9-9 17:19
哥们真用心

作者: 尐怪獸520    时间: 2017-9-9 17:45
第一张是宿松的地标性的景点,第二张是我家宝贝在我婆婆的床上玩,第三第四是我老公家的老房子!很有宿松味儿!
(, 下载次数: 15)
(, 下载次数: 17)
(, 下载次数: 17)
(, 下载次数: 17)

作者: ゛╱мR﹒贊    时间: 2017-9-9 22:29
楼主有心,希望多发这样的帖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16
shipushui 发表于 2016-11-14 15:32
您在记录历史!

很伟大的事业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17
BG4FEI 发表于 2017-7-21 15:51
看了这两张照片,也许年轻人就知道为什么你们在外条件再好,家里老人都不愿意搬出去到大城市跟你们一起居住 ...

好真实朴素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17
奔马I高飞 发表于 2017-9-9 15:59
看到那几张挑柴的照片,还有那个柴篓,您戳中了我的泪点!我家老娘就这样把我兄妹三养大的。

嗯嗯!都一样感动,感恩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18
日月星辰 发表于 2017-9-2 19:34
我来发张经典给你们看看

真经典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18
三德村 发表于 2017-9-2 17:13
宿松的风土人情,80后的回忆也是满满的

我也是八零后,满满的回忆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19
一个酷少女. 发表于 2017-8-31 17:52
我们这边啊,剃头的那个人以前经常见到。

小时候剃头不容易,得等师傅哪天往这条线路上跑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19
BG4FEI 发表于 2017-8-31 17:25
老房子和孤独的老人

好凄凉啊!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20
元灯人 发表于 2017-8-31 18:36
好有小时候的味道!!!

满满的小时的味道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20
CEBNT 发表于 2017-8-31 17:57
谢谢你们为我留住了一点仅存的记忆

感谢楼主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20
段王爷 发表于 2017-8-31 19:16
点赞

必须赞

作者: 喜怒形于色ク    时间: 2017-9-10 02:21
BG4FEI 发表于 2017-7-6 15:43
那时候我们的锁是这样的,钥匙也是有个性的

这种锁我们家家小时候也有

作者: 潘金洲佛光普照    时间: 2017-9-10 07:52
这就是我们儿时的乡村,那些房子现在几乎都没有了,也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9-11 09:30
潘金洲佛光普照 发表于 2017-9-10 07:52
这就是我们儿时的乡村,那些房子现在几乎都没有了,也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

老房子会越来越少了,记忆也会逐渐淡漠,所以需要我们来用图片,文字记录,很多年轻人回复我,说已经没有见过这些了
作者: 含笑    时间: 2017-9-11 13:35
BG4FEI 发表于 2016-12-5 12:00
我们这辈人,对下面这个画面应该都有记忆的,小时候我们没有天然气,甚至没有煤球,取暖和烧饭等生活用火都 ...

你怕讲得,一担柴只十几里,象我们梅墩坂。一般舞(打)材都到太湖白沙尖,的许(水)崖等单边80里左右。那时的人真叫累。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9-19 17:08
含笑 发表于 2017-9-11 13:35
你怕讲得,一担柴只十几里,象我们梅墩坂。一般舞(打)材都到太湖白沙尖,的许(水)崖等单边80里左右。 ...

谢谢你的回复,也希望大家一起来记录那些曾经
作者: 不拘一格63    时间: 2017-9-21 17:21
许多村庄老房还在,但多无人居住。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9-25 11:44
不拘一格63 发表于 2017-9-21 17:21
许多村庄老房还在,但多无人居住。

是的,那些无人居住的房子即将会因为年久失修而倒塌,会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所以才值得我们去记录,因为若干年后我们也许都不记得自己家原来是什么样了
作者: xiangyin    时间: 2017-9-25 13:29
BG4FEI 发表于 2017-8-29 18:35
近日回来,路过乡间,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这种晒场器具你还叫得出名字吗

qiang跟luo,怀念……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9-25 13:56
xiangyin 发表于 2017-9-25 13:29
qiang跟luo,怀念……

{:11_255:}这两种农具,籤和箩很多地区也不多见了
作者: 904396958    时间: 2017-10-10 20:04
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90后的我这些照片看了后感觉还是小时候最快乐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10-11 13:10
904396958 发表于 2017-10-10 20:04
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90后的我这些照片看了后感觉还是小时候最快乐

嗯,有人说我开始记录这些了,说明我们老了,相比较你来说我确实是老了,但这些年到处走下来,发现那些即将消失的东西,确实想用镜头记录下来,比如我另外一个帖子中的关于河塌轮窑厂,仅仅是半年时间,就成遗址了,后人再也看不到了,这也许就是我的初衷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10-11 13:10
904396958 发表于 2017-10-10 20:04
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90后的我这些照片看了后感觉还是小时候最快乐

嗯,有人说我开始记录这些了,说明我们老了,相比较你来说我确实是老了,但这些年到处走下来,发现那些即将消失的东西,确实想用镜头记录下来,比如我另外一个帖子中的关于河塌轮窑厂,仅仅是半年时间,就成遗址了,后人再也看不到了,这也许就是我的初衷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10-11 13:10
904396958 发表于 2017-10-10 20:04
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90后的我这些照片看了后感觉还是小时候最快乐

嗯,有人说我开始记录这些了,说明我们老了,相比较你来说我确实是老了,但这些年到处走下来,发现那些即将消失的东西,确实想用镜头记录下来,比如我另外一个帖子中的关于河塌轮窑厂,仅仅是半年时间,就成遗址了,后人再也看不到了,这也许就是我的初衷
作者: BG4FEI    时间: 2017-10-25 08:35
那个年代曾经很红火的宿松木器厂

摄影:吴小鹏
(, 下载次数: 28)





欢迎光临 宿松论坛 (http://www.susong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