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3-7 07:10:31|来自:中国
发自手机(双倍积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上海
宿松融媒讯 陈汉乡是大别山南麓著名“竹乡”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竹资源,竹林面积5万余亩,人均占有竹林面积居全县乡级行政区第一位。
近年来,陈汉乡牢牢把握竹子生长快、周期短、可再生等优点,形成了一条从原材料、粗加工、精加工到成品生活用纸销售全覆盖的产业链。
库南村因位于风景秀丽的钓鱼台水库南岸而得名,这里被美丽的竹海簇拥。因山势陡峭、交通不便,村民一直守着大山过穷日子。怎么办?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更大效益。村里正用这个法子——引竹出山。
眼下正是毛竹的拔节期,早上六点,村民廖宿林就忙活开了,劈开竹子,肩挑背扛。“一天最多砍50根,砍竹片,做垫脚板,建筑工程用的。一根价值只有1块钱。辛苦钱,也不是随时挣得到。现在建筑工程只用钢筋、钢管,不用这个东西了。”廖宿林介绍说,过去,要费不少力气,控制好竹林的密度。蹭蹭长的竹笋被砍掉后,直接烂在了地里。如果能解决加工保鲜的问题,这些山珍就能让他“不差钱”。
一根竹子的纯利润,可以达到五毛钱,前提是卖得出去,而干笋子的价格达到每公斤40多元,翻了很多番,收入增长几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子孙后代都用不完。可惜我们以前没有找到致富的门路,只能守着青山绿水受穷。”库南村党总支书记朱铁军说。
库南村山多地少,以前依赖竹子吃饭,也被竹海所困。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为了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近年来,库南村抢抓机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为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我们拿出来的一个方案,一根竹子接二连三。我们必须得想办法找出竹子另外的价值,把它开发出来。”库南村党总支书记朱铁军说。
从竹竿到竹笋,从竹料到竹鼠,一根毛竹实现了“吃干榨尽”。
“我们在竹林下搞种养业,收入增长几倍。”朱铁军说,竹产业已经成为群众的致富产业,得益于一批以竹资源开发加工企业的带动。
据了解,库南村下辖31个村民小组共895户3204人,目前共有毛竹5000多亩,竹产业的发展为农民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个公司负责人说,毛竹加工成家具和工艺品,一般每公斤超过20元,家具和工艺品销路不错。
目前,库南村走出了一条“抬头就看竹、伸手可摸竹、致富依靠竹”的产业发展路径。
“未来,我们还将打造‘观竹’农旅融合项目,通过扩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产业环线,建成‘宜业、宜游、宜景 ’的现代竹产业基地。”朱铁军说。
靠山,还得吃山,库南村“全竹利用”已经铺开,消化的是“边角料”,吐出的是高效益。“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顺应了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激荡出乡亲们的干劲儿,刷新着穷山村的面貌。竹海美,春笋肥,这个春天,我们仿佛听到了竹子“拔节”的声音。(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何成功)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