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了亚运会,还要办奥运会,你们下决心了没有?”
2022年2月19日,步入收官阶段的北京冬奥会,赛事还在激烈进行。
然而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还有一重特殊意味——这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5周年的日子。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至今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
邓小平登黄山 中新社发
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邓小平,对中国体育事业也有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在北京冬奥会行将闭幕之际,很多人也在怀念着一代伟人与中国体育事业的不解之缘。
从恢复席位,到申办奥运会 让我们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1958年,国际奥委会在某些人的操纵下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国奥委会毅然与其断绝了关系。1974年邓小平复出,协助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分管的部门中就有国家体委。 他对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说:“国际体育组织怎么能离开我们这么一个大国呢?对国际奥委会要进一步采取积极主动方针,我们要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正是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于1979年10月25日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88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某驻地散步。中新社发 邓小平还是最早提出申办奥运会的国家领导人。1990年,年过八旬的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来到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参观刚落成的亚运会田径场和游泳馆。走在高架桥上,他对伍绍祖和张百发说:“办了亚运会,还要办奥运会,你们下决心了没有?” 1991年2月26日下午,中国奥委会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举行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很快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奥申委的报告,北京奥申委宣告成立并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1988年2月17日,邓小平在上海市驻地散步时留影。中新社发 尔东 摄 1991年12月,在国际奥委会总部瑞士洛桑,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代表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递交了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书。 中国的申奥之路曾遇挫折,但终迎成功。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遗憾的是,邓小平同志没能等到这一天。
1983年4月25日,邓小平同志与小女儿、外孙女在钓鱼台。中新社发 姚德昌
铁杆球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平生最喜欢看足球”。生活中,邓小平爱足球、懂足球,是个地道的球迷。这一点,从他早年留法经历就可看出端倪。据说有一次为了看足球赛,他竟把一件外衣典当了换球票。1924年,法国巴黎举行第八届奥运会,为了观看足球比赛,邓小平不惜拿出生活费来购买球票。 他回忆当时的情形说:“5个法郎是一天的饭钱,而且看球时坐的位置又最高,连球都看不清楚。”直到晚年,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次比赛的冠军是乌拉圭队。
1988年元月,邓小平在杭州游西湖时留影。中新社发 尔东 摄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一如既往地热爱足球。而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在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中,有两次复出都是通过足球场发出信号。这是邓小平与体育不解之缘的生动体现。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幕,出现在1977年7月30日。当时,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在举行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决赛。距开赛还有几分钟时,主席台突然掌声骤起。8万名观众不由地站起来,向主席台方向翘首张望,长时间地热烈鼓掌,欢声如雷。原来,是邓小平来看球赛了。
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中新社发 林维英 摄 这是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后,首次公开在公众场合露面。这一刻,欢呼的人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以后的岁月,中国的命运将和这位容光焕发的老人紧紧连在一起。 爱看球的邓小平,对足球的发展规律也十分了解。1985年夏天,国际足联创办的世界少年足球锦标赛在中国进行了首届赛事。8月上旬,邓小平请人带话给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提到了至今仍值得所有足球人、体育人深思的那句话—— “中国足球运动要搞上去,就要从娃娃和少年抓起。”
图为1989年春,邓小平第十次参加北京义务植树日。中新社发 郑瑞德 摄
是“体育迷”,更是“体育人”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邓小平是著名的体育爱好者。从足球、游泳、登山,到桥牌、棋类,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给了他强健的体魄。而邓小平同志不仅个人热爱体育运动,他对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也倾注了很大感情。 众所周知,邓小平爱下棋,对棋手也特别爱护。围棋九段聂卫平和邓小平之间就有过一段特殊的交往,至今仍被传为佳话。聂卫平回忆说:“邓老对体育一直很关心,特别是对围棋尤其钟爱。记得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时,我对阵日本主将藤泽秀行,这盘棋央视进行了直播。邓老家中的电视机一直锁定在围棋节目中,长达4个小时!邓老一直在看着比赛。比赛刚一结束,围棋队就接到邓老秘书的电话,祝贺中国队获得了胜利。”
图为1980年,政协举行元旦茶话会,邓小平、宋庆龄、邓颖超在茶话会上亲切交谈。中新社发 吕相友 摄 对体育运动有着执着爱好的邓小平,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正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国家体委才成立了群众体育司,中国第一次有了政府部门职能司,管理这个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情。 1974年邓小平就指出:“没有广泛的群众体育活动,就没有雄厚的基础,好的选手就选不出来。当然,整个国家水平要提高,要在提高指导下普及,这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对立的统一。”这一观念直到将近50年后的现在,仍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992年2月,邓小平同志与夫人卓琳在上海南浦大桥留影。中新社发 侯根水 摄 发展体育运动的宗旨,是增强人民体质。邓小平尤其关心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1980年,邓小平为《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题词时,也表达了他的殷殷期待。
“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他对祖国未来一代的深情寄语,也包含着浓浓的体育情怀。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