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02|回复: 0

[本地资讯] 宿松:渔民上了岸 开启新生活

1733

主题

1750

帖子

8785

积分

真探组

发表于 2020-12-3 15:55:35|来自:中国安徽安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1月1日,长达10年的长江“禁渔令”开始实施。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禁令之下,非法捕捞、私下兜售“江鲜”的情况依然存在。如何保障退捕渔民就业和生活?近一年来,作为全省水面最大、从事渔业捕捞人数最多的我县做了成功尝试,县乡联动、多措并举,渔民上了岸,开启新生活。

efec04a0e6c1465034a86b427de28db4.png

老杨自主创业忙

      转型创业,是50多岁的老杨之前从没有想过的。

      老杨名叫杨松柏,出生在洲头乡泗州村,自小生活在江边,说起话来,乡音无改,泗州村是移民村,祖籍安徽枞阳,同样也是江边。他和父辈一样,十来岁就开始在长江安徽段水域从事渔业生产。“小时候长江水质很好,鱼很多;后来污染增加,鱼也就慢慢少了。”老杨坦言,自己也曾想过主动改换行当,但没资金也没技术。

      转折发生在今年,随着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正式启动,心里早就有所准备的老杨,在洲头乡人社所所长吴强东的反复鼓励和支持下,带头响应号召,第一个上缴了渔船和网具。

60a38024d8c47fd81f6fad0372cc92e3.png

      退捕后,老杨领到了拆船费5万元。计划多干几年再回家养老,老杨决心重新找份工作。

      今年年初开始,宿松县劳动就业局针对渔民上岸后的转型发展开展了几轮培训。“有电商、电焊、厨师,我都参加了,对推荐的企业也很满意。只是年龄太大了,刚干熟就面临退休,没有合适的岗位。”老杨说得很实在。

      今年10月份,泗州村因为长江大汛受淹三个月后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乡里人社所长吴强东继续找到老杨,帮助他自主创业,办执照、送资金,给政策。这让老杨看到了前景。

      “人社部门在培训和政策宣传等方面,那是没得话说,他们是真心帮助我们。”老杨介绍,自己创业,政府还给5000元就业补贴,这样的好事只有共产党领导下才有,解决了退捕渔民创业起步阶段资金周转上的困难。

      “以前老想着怎么捕鱼,现在开始思考如何养鱼。”老杨说。

      老杨现在承包了100亩池塘养殖龙虾,一生都在“水里游”的老杨做起了养殖基地老板。

      “以前捕鱼是体力活,还得看天收;现在养殖是技术活,旱涝保收。”如今的老杨踌躇满志、信心满满。

      在老杨养殖场旁边,一座整洁漂亮的农家院内,30岁的李文兵和爱人正在做风干鱼,一排排风干鱼被冬日暖阳映得雪白,显出“年年有余”的好光景。

      与老杨一样,泗州村渔民李文兵成立志发农庄,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他们在人社部门帮助下,自主创业,生活幸福。


小徐有了公益岗

      小徐大名叫徐小兰,去年底,湖区也禁止捕鱼了。虽然心里也支持,但小徐还是有些失落,祖祖辈辈都是捕鱼,她也从小就生活在渔船上,已经离不开这里波澜不惊的湖面了。

      小徐今年41岁,丈夫在一次车祸中高位截瘫,公公年迈,疾病缠身,两个孩子读书,一家就靠她是“顶梁柱”

      还是乡里人社所长吴强东,在对渔民走访摸底时,了解到她家的实际困难,帮助她找工作,考虑到小徐既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年老体弱的公公,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乡里出面,将乌池村公益岗位安排给她,每月上班五六次,比较机动、灵活,她可以拿到每月600元的薪水,包括政府补贴300元。

      这样的照顾,让她心存感激:“感谢各级领导对我的特殊照顾,以前在渔船上,不知道还有这个社会大家庭,我要好好干,对得起这份工作。”

fad307fa9b5937952a899785c1266ce4.png

     “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船为家,终日漂泊”,这是曾经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上存在诸多不便,渔民的眼里,一条船,就是一个家。从曾祖辈开始,小徐的家族就开始了专业渔民的生活。吃、穿、住、行,生、老、病、死,一生都在船和水之间度过。现在的小徐,处处获得来自大家庭的温暖。

     “我县共有退捕渔民人口数309人,其中劳动年龄内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215人。通过劳动者自主就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就业和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等措施,已经实现就业215人,其中渔业产业安置有13人、自主创业20人、灵活就业29人、企业吸纳53人、务工就业83人、务农1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3人,就业率100%。”宿松县劳动就业局干部曹海明说,人社部门支持退捕渔民购买社保,财政也给予补助,每位渔民在达到法定年龄后都能拿到退休金,这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渔三代”外出就业多
      “我们积极组织退捕渔民到县内外务工就业。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结合退捕渔民就业意愿,针对性搜集县内外企业用工岗位需求信息,通过招聘会、手机信息、公共就业招聘网和乡镇人社所工作人员入户问卷调查等途径全方位推送,促进人岗对接,促进灵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
”曹海明说。

      年轻渔民的转产就业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洲头乡人社所所长吴强东介绍说:“8月初,乡里在县劳动就业局指导下召开了针对退捕渔民的专场招聘会,协调县内企业和公益岗位单位,帮助退捕渔民顺利实现再就业。”

      90后的刘元中,是“渔三代”,与前两代不同,他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有知识、有文化,因此,他们的就业范围更广,也更体面。

      得益于洲头乡人社所的帮助,刘元中通过培训、学习,加上文化基础,他顺利入职县城一家楼盘,在办公室做文员,成为一名“白领”,每月工资超过4000元。

      劳动就业部门“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就业服务活动,帮助渔民安心“上岸”。刘元中是受益者之一。

      劳动就业部门通过入户实地走访、数据比对和电话调查等形式,倾听退捕渔民的诉求,并对他们的就业状况、就业意向等进行详细了解、登记,精准掌握退捕渔民就业创业、培训意愿、参保等情况。

      比刘元中年龄稍大的宗营村渔民汪锦兵在劳动就业部门的帮助下,带着全家老小来到汇口镇街上,租来店面,做起了万新眼镜老板,生活稳定、幸福。

     “我们支持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给予一定标准的奖补资金,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激励推动转产就业。”曹海明说,“在我县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在县外省内、省外务工就业的分别给予300元、600元每人每年的交通补助;在组织劳动年龄内的退捕渔民居家就业的,给予退捕渔民元每人每年2000补助,给予安置就业的单位或实体每人每年1000元补助;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给予兜底安置,对劳动年龄内的安置人员就业补助资金给予每人每月450元岗位补贴。”

25c42bcf779dc3170b335956fed94ae8.png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全县有就业意愿且有就业能力的劳动年龄内的退捕渔民就业安置已到位,渔民退捕后的收入相对稳定。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宿松退捕渔民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在宿松,还有很多渔民把眼光投向了生态林业,发展核桃、金银花、软籽石榴等生态产业,当初的“水上漂”端上了“绿饭碗”。(融媒体记者 司舜)


来源  宿松融媒体

宿松买房,上宿松房产网,认准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