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2|回复: 0

一批教育热点问题有消息了!安徽省教育厅集中回复

1849

主题

1849

帖子

9249

积分

真探组

发表于 2019-12-10 08:47:39|来自:中国安徽马鞍山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校间协同创新?怎样打破医养融合制约瓶颈、实现医养融合新发展?防控青少年近视有何妙招?如何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近日,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安徽省教育厅集中进行了回复。
  [代表关注:高校协同创新]
  省教育厅:支持安徽大学开展“安大简”与“清华简”深度合作研究
  93支竹简,时代为战国早中期,保存状况良好,2015年入藏安徽大学。学界一致认为,“安大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和“清华简”之后,出土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为此,省人大代表李仁群就关注到这一热点。
  在省教育厅对“关于将安徽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项目纳入我省与清华大学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合作协议的建议”这一建议的答复中,记者注意到,我省高度重视对外合作,鼓励省内高校与省外兄弟院校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合作,支持安徽大学依托优秀师资团队以及安徽省哲学法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历史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等开展“安大简”与“清华简”深度合作研究。
  同时,省教育厅表示,我省正在深入推动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为高等学校对外开放合作搭建创新平台。2018年12月12日,省教育厅就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校协同创新融入“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的意见》(皖教科〔2018〕7号),以创新引领、需求导向、开放共享、深度融合为基本原则,组建成立原始创新合作委员会、工业技术创新合作委员会、农业技术创新合作委员会、制度创新合作委员会、文化传承创新合作委员会、大健康合作委员会、产教融合合作委员会等七个合作委员会,并将联合成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各合作委员会遴选50个协同创新项目,进一步加大高校间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
  [代表关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保障]
  省教育厅:多举措打通乡村人才振兴“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金从付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保障的议案”。
  省教育厅表示,近年来我省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安徽农业大学等涉农高校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和新型职业农业培育工作,努力为地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畅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到农村实践的渠道,打通乡村人才振兴“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专业设置上,贴近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培养需求,争取并保留了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经济管理、植物保护、园艺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等7个村大工程专科专业,支持和鼓励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涉农高校承担全省16个市的村“两委”干部以及后备干部、种养大户的学历教育工作。在招生录取方面,给予“村大工程”考生控制线下降50分录取和计划单列的优惠政策,解决考生文化基础相关薄弱的问题。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鼓励安徽农业大学等涉农高校加强教学研究,并在省级质量工程立项上给予政策支持,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特点,设置不同专业方向,制定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针对性。在师资选派上,要求主办高校遴选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赴基层一线教学指导;在学习形式上,指导高校依托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开展线上教学与线下专家教授一线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解决学生工学矛盾,2018年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累计在全省16个市招收学员4500余名,切实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此外,省教育厅支持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涉农高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申报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积极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非学历教育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为全省培养500余名省级现代青年农场主和3000余人次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对到基层偏远艰苦地区(特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学费补偿,其中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补偿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补偿12000元,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代表关注:医养融合新发展]
  省教育厅:积极引导中职学校、高校合理设置医养专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医养融合日益涉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曾庆胜等10名代表就关注到养老这一热点,针对护理人员短缺和医养结合困难提出了“关于加快顶层设计解锁医养融合制约瓶颈实现医养融合新发展”的建议。
  2018年,我省高校护理专业招生计划1.3万余人,其他社会类、营养类、康复类招生计划近5000人。省教育厅回应,将进一步加强医养服务人才培养。根据社会需求,积极引导中职学校、高校合理设置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营养类、社会类等医养专业。鼓励部分符合条件院校增设护理等医养专业,在护理等专业增设老年护理方向,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医养人才。同时,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引导中职学校和高校在相关专业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我省将推动校企、校医合作,鼓励更多的企业、医院投入到医养人才的培养、培训中来。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基础较好的医学高校为龙头,在省内医学院校、医院之间加强校际合作、校医合作,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医养研究人员,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来推动解决医养结合问题。同时,推动开展社会养老事业志愿服务,积极组织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学生到养老机构和城乡社区、家庭等进行志愿服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热情。
  [代表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
  省教育厅:建立视力档案,对近视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警
  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工作关系他们的健康成长。从2018年我省学生近视调查数据分析来看,我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低龄化倾向仍然严峻,全省青少年近视率为54.78%。针对李晋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确保身心健康的议案”,省教育厅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多部门,进一步加大防近工作力度,呵护好青少年的眼睛。
  从2019年起,我省每年开展各级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据省教育厅介绍,我省严格执行《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三项改革实施方案》,控制作业数量,倡导改进作业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积极推行“课外零负担书面作业”模式,鼓励当堂作业。同时,要求各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同时,建立完善督查监测制度,在全省确立学生视力监测点校,把“防近”工作与学生体检结合起来,建立信息化平台,及时掌握全省学生视力状况,建立视力档案,有针对性开展“防近”工作。充分发挥卫生医疗部门作用,依托卫生医疗机构,建立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义务为学生开展视力筛查。省卫生健康体检和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中心将与各级妇幼保健院、学生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对学生视觉检查数据实时存储、实时监测、实时分析,对近视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警。
  此外,省教育厅要求各地中小学校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合肥记者 唐萌)(来源:合肥晚报)

宿松买房,上宿松房产网,认准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