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50|回复: 0

东乡山水秀 自古乡贤多

1

主题

1

帖子

5

积分

小宝宝

Rank: 2Rank: 2

发表于 2019-11-20 11:32:23|来自:中国安徽安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岭乡东滨泊湖,西靠凿山,北临荆桥河,南至杜溪桥。程岭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泊湖古雷池区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千年古镇。
   其境内黄鳝嘴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名扬海内外。麻地坡汪革《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墨西哥学院汉学家约翰.佩奇先生不远万里来到宿松,被麻地坡汪革的传奇故事所感动,于1985年到此实地考察研究。
就是这69平方米的热土上,今天生活着3.1万余人,他们世代薪火相传,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和谐相处,深深爱恋这片热土,过着友爱祥和,富裕幸福生活。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乏出类拔萃优秀分子,他们乐善好施,义薄云天,懿德佳行,成就之举,感动地方芸芸众生,成为一方乡风民俗,祖德家风,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正是他们的努力付出让一方百姓和谐相处,相互友爱,生活幸福。今天的人们习惯称这些德高望重,行为世范的人为“乡贤”。
泊湖之滨的东乡程岭,是宿松千年古镇,自古仁人志士乡贤众多,乡贤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秀美山水人文东乡
   泊湖西域,多湿地,高岗和水域,是人类早期生活理想的乐土。据省考古专家认证,最早可追溯在5600年前后,新石器时期的早期人类,就生活在程岭黄鳝嘴一带。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交通便利,人杰地灵。美丽的湖光山色,烟波浩渺,泛舟水上,鸢飞戾天。突兀的崇山峻岭,层峦叠嶂,登高远眺,极目千里。
  程岭集镇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 年)。《宿松县志》记载:汪革,“严州遂安人,渡江至麻地居焉,距宿松三十里,有山可薪,招集流徙者起铁冶”。冯梦龙《三言》中《警世恒言》和《古今小说集》三十九卷,有“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的记载。南宋岳柯文献《桯史》卷六《汪革谣讖》记载,汪革在此经商办企业,富甲天下,这是不用置疑的。以后的程岭集镇日益繁荣,经历明、清、两个朝代的发展,人口集中,商贾云集,作坊鳞次,店铺栉比,百工汇集,百业兴旺,文化繁荣。居于太湖、望江、宿松交界泊湖西岸程岭,历来是泊湖水域交通要道,风情文化重镇,素有千年古镇之称。
   程岭是泊湖水口要塞,是水陆交通要地,更是兵家战略要地。历史上的三国,水浒,农民起义,历次的改朝换代,战火纷争不断。近代的辛亥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宿松湖区革命发源地,这里历史战争是轰轰烈烈的,流传了许多传奇动人故事。
泊湖,古称雷水,自古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朱书《泊湖营讯记》中又载“泊湖,古雷池,孟宗为雷池监是也。水有两源,北源出宿松县之严恭山;东流合太湖县诸水,又东合荆桥水,入于泊湖。”舟船往来运输,上至严恭山下,是宿松东部主要物资运输通道。在历史上本地江湖水位较高,程岭处于雷水北源入口的咽喉地带,是经江带湖的重要水上通道。程岭集镇与雷水自古有着割舍不开的渊源。
   今天,美丽泊湖渔歌唱晚,乡风民俗风情万种,民间艺术经久不衰,活跃在民间的仁德之士,其言其行被世人追捧。集省级非遗文化大鼓书,农民文化艺术节,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基地,东乡泊湖区域文化中心于此。由此产生和形成在民间艺术及乡贤文化,正如生生不息的一泓清泉,川流不息,源远流长。
程岭历代人的创业精神,于汪革勇越雷池的勇气,密不可分,也深深影响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汪革只身一人来到麻地坡,见荒山无数,乔木遍野,可薪可炭,又见古庙一所,权可栖身,于是纠合众人因山作炭,卖炭买铁,铸铁成器。后又设坊造酒,并将泊湖佃为己有,大兴养殖。是他把程岭成就了“皖商之源”,中国早期民族工商业萌芽发源地。由于汪革突破了封建社会经营、管理方式,数年内积聚不少资金,在麻地坡起厅造屋千余间。于是程岭一带工商业火爆,运输业繁荣。陆地上冶铁,酿造如火如荼;水面上鱼帆点点,星罗棋布;道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此时的程岭已初具小商贸集镇雏形。
           流芳百世乡贤撷英
随着集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造就了许多的经商大家庭,涌现了许多政商名人,民间义士,仁人志士。他们的懿德善举,高风亮节,依然被后人所敬仰崇尚和传颂。
自古乡贤报乡梓,立德立言做好事。耕植于乡里道德风乡风、约定俗成的规矩,就体现在文明的乡风民俗之中。他们从小到扶贫济困,修桥修路,摆设义渡等义行善举开始,大到捐巨资卫国赈灾办学,乐善好施,层出不穷。人们习惯称他们为“地方好人”。今天的乡贤文化,正是由此而形成,并赋予时代的光辉,熠熠生辉。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参阅家谱史料,作为东乡重镇的程岭,我们初步统计归纳了历史上程岭的贤达义士的行为善举,他们有一下这些:
    ——修桥义士,群星灿烂。
   程岭可谓是水乡泽国小镇,有山有水,河流众多。古时候,诸如凉亭河下游的,豆溪河(今人习惯称杜溪河),江家坝河等等。根据县志记载,就有很多乡间名人绅士,利人之举中,造桥就是最多的。为利人利己,便于通,记载的乡绅名人所修桥有:
豆溪二桥,于明朝弘治己未,周易等建。利人桥(旧名彭受桥今称彭石桥),在期间明朝,由彭受建,清朝弘治丁巳彭瑄重修,其后人多次接着重修。
荆桥亦称金桥,明朝初年石良建造(石良出生在程岭五角陂)。
孝广桥(连接程岭许岭的橙子墩桥)和侯堰桥,分别都是在乾隆丙午、己酉节孝张石氏率男监生张灼捐建。
——护佑百姓,卫国有功。
    石良,字松颜,明朝初年武节将军。元末末年,天下大乱,天下豪强,称王称霸,战乱不息。为保护家乡父老的安危,石良集民率众修石家寨,确保百姓安危,被世人传颂。今故址尤存,依稀可辩。
   ——捐资义渡,百世流芳。
  白石滩义渡位于泊湖水口的白石滩湖中段。清朝初年,有南岸石星平,北岸唐升平倡导募雇船由一河两岸轮流分渡,为路人义务服务。后来,在嘉靖道光年间,程岭庠生石大光,监生江中柱,民石虞思等募捐田地23亩多,同北岸唐升平等,在南北造渡屋各一,义务摆渡数百余年以上,一直坚持到民国年间(有石碑记载文章为证)。
——大义赈灾,乐善好施。
张汝象,字系昭,号敬斋,乾隆候选理问。据道光八年《宿松县志》记载,程岭程田铺人,少失怙,事嫡母,生母以孝闻,居平乐善好礼。尝捐田书院助膏火,又捐修泮池者再。隆冬制絮衣数百领,给老弱病残,救济穷人,送米送钱送药,年年如此。“在乾隆丙戌,捐谷助赈逾千石,优厚惜佃人,贷与铺负不胜计。”
    ——家规家训,忠孝传家。程岭有石氏,张氏,程氏,江氏,曹氏等大姓氏。他们的族长显贵们,历来要求家风严瑾,重德做人,忠孝传家。秉承家族祖先的衣钵家训,以耕读传家,经久不息,日久弥新。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记住乡愁,就得记住历代为程岭一方做出贡献,亲力亲为的贤达和仁人志士们,记住他们的好,让他们的品德流芳百世,成为今天乡贤文化的主体内涵!

宿松买房,上宿松房产网,认准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记!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