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30|回复: 0

青听 | 屏蔽朋友圈:我不要你舒服,我要我舒服

881

主题

929

帖子

5029

积分

真探组

发表于 2019-9-20 09:56:13|来自:中国安徽安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70aebae91d66f3bb82d00f0e42e6d2d.jpg



朋友圈三天可见、分组推送、不让某好友看……微信屏蔽功能层出不穷,越来越“人性化”。有这些功能,意味着有需求,而且还有很多人希望功能继续细化。
似乎朋友圈屏蔽是普遍现象,上一秒加好友、下一秒屏蔽已成趋势。 新加微信好友,立刻设置“不让他(她)查看朋友圈”——互联网社交法则的第一条。
朋友圈屏蔽,即不让微信好友看朋友圈,可以面向全员屏蔽,也可以指定好友屏蔽。
屏蔽行动要自然、一气呵成,不能流露出丝毫心虚,让对方知道:这是一个家常便饭的行为,跟你每天要喝八杯水一样,不要问原因,问了一样屏蔽。
1

朋友圈屏蔽行为指南


所谓“三人同行、两人在攀比”,咱们可不能学习灭霸,打个响指屏蔽一片好友,但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屏蔽方式,让被屏蔽的好友仍感觉到被优待,这才是正道。


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范围,可选择最近半年、一个月和三天,这是面向全体好友的无差别屏蔽,适用于有大量往事、不堪回首的人。


比如很多人,即便跟前任再无瓜葛,也不会删除关于他们的照片,因为这是一段回忆,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成长。


看着前任的脸,看到的是自己,怎么能狠心删除这些记忆?此时,设置朋友圈三天或半年可见,其实是对现任的保护——照片一旦被发现,不管真爱有多真,这段感情都将面临考验。



c19fc9970386fb749f41c3932fe00f17.jpg


不看或不让他(她)看朋友圈,双方心里都舒坦。在领导和长辈面前,我们都是一副十分靠谱的样子,朋友圈里当然也要继续保持形象。


什么?全是吃喝玩乐的动态?那针对性屏蔽、不让他们看我的朋友圈吧!如此一来,对方依然觉得我靠谱,我也继续玩得开心。


同理,不让讨厌的人看朋友圈,既压制了自己举报的冲动,又不用揣摩他的点赞是真心还是假意,皆大欢喜。


分组屏蔽让我们有了“定制化发布”的权利,可以指定单独一条朋友圈不给某些人看,也可以只给某些人看,比如不能让父母发现我在喝酒,但又想晒一把“嗨,加班的朋友,看我又有饭局啦”!


再比如公司的企业宣传硬广,可以选择只让领导看到,保住了朋友圈的质量。


每个好友都有被屏蔽的理由,似乎每个时刻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当屏蔽成了主流、成了习惯,很难想象过去那种没有朋友圈毫无屏障的“裸奔时代”。


2

屏蔽被揭穿,曾是一件尴尬的事


朋友圈2012年刚上线的时候,定位是“熟人社交”。当时微博正面临关系链泛化,有意往媒体之路转型。


有人说,朋友圈让用户有机会找回所有熟人。起初确实如此。大家热衷于把生活分享到朋友圈,大到结婚生子,小到喝了一杯新口味的奶茶,更别提那些失眠夜里的伤春悲秋了。


当初的朋友圈能有这片“祥和”的景象,只是基于好友人数不多而且交情真实。


朋友圈上线三天可见、半年可见等功能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是否每一条动态,都适合给所有人看。



a3035eea931d01d370d198d176c619b3.jpg


那时,“屏蔽”这个功能只是一团燃不起的小火苗,屏蔽需要偷偷摸摸,被发现了会很尴尬,可能会受到对方的指责,说不定还会成为旁人饭后的谈资。


随着网络社交越来越流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三姑六婆,甚至隔壁的王叔叔都纷纷要求加好友,审阅我们朋友圈里的“真实生活”。


微博话题#当朋友圈没有屏蔽父母时#一度登上过热搜,网友叫苦连连:因为父母关心过度,自己压力山大。


曾经,我们喜欢把工作上受的委屈发泄到朋友圈,也喜欢抖机灵说两句梗、用表情包替代说话;如今,我们在朋友圈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因说错一句话而被“特殊关怀”。


亲人毕竟是亲人,虽然唠叨声很烦人,但饱含爱意,屏蔽功能真正的使用对象不该是他们,而是更多“陌生的好友”。


我们最真实、私密的一面,并不适合向全部人公开。


3

熟与不熟,相处都该留点空间
加好友前我们不是很熟,加了好友后也没必要把我的生活全盘托出。
朋友圈是一个小社会,屏蔽只是因为圈子不对。若要细究原因,大致分为三种:
朋友本来就有远近亲疏之分。现实里大家只是点头之交,你不知我的私生活,我也不了解你的内心世界,互不干扰,也不感兴趣。
朋友圈不以吸引新粉丝为运营目标,我们何必自作多情,向不关心我的人展示自己?
陌生的好友,很难赢取信任。普通朋友和同事,虽然三天两头见一次,偶尔也一起吃个饭,但只是表面熟络。
此处没有歧视之意,只是好友列表里的不少人,与我们的生活少有交集。大家连对方姓甚名谁都不知道,更没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不如主动屏蔽朋友圈,防止个人信息流出。
4ae6deb87c61684ccb206ac1a38d7d2b.jpg
况且,天天“强迫”对方观看我们的疯癫日常,也怪不好意思的。
对你屏蔽朋友圈,我求个防窥视的安心,你图得个清净,相互留点空间,世界变得更美好。
那么疑问来了,这种空间会不会越留越大,发展到社交失衡的地步
4

屏蔽朋友圈,就是一代比一代“冷漠”?
老一辈的人,对谁都很热情,跟谁都能聊一块去。在他们眼里,如今的年轻人过于冷漠、不愿意分享,活得一点都不坦荡。
就连生日结婚这类喜事,也要设置分组屏蔽。什么前任、领导、楼下的小卖部阿姨都不准看,生生把朋友圈折腾成“屏蔽圈”。
但其实,大家情况完全不同啊!爸爸妈妈们,每天遇见的人来来去去就是对门邻居、卖菜阿姨……
我们呢,一天起码要在微信上和几十个人谈项目、谈策划、谈爱豆、谈最新潮流、谈旅行、谈隔壁办公室新来的小哥哥。
有时,我们会面对好友列表里几百个、上千个名字发呆,陷入迷茫:他们到底是谁?他们了解我多少?他们悄悄看了我多少私生活?
连对方都不了解,真的很难做到毫无防备、敞开心扉。
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社交越来越方便,“好友”基数越来越大,能分予社交、维护人际关系的精力却没有增加,只能通过屏蔽的方式,保护自己。
我们不是冷漠,只是有点惊慌。
朋友圈还是检验好友的唯一标准吗?
朋友圈并不是检验好友的唯一标准,互赞不能证明我们是好友,屏蔽也不能证明友谊不再。
朋友圈只是一个社交载体,没必要上纲上线。
狠心删除毫无交集的好友,同时,给自己制定添加好友的门槛,对所有不达标的申请一律拒绝;忍住强烈的分享欲,降低发朋友圈的频率,或者直接到把好友的优待延续到线下。
学会做“交际减法”,或许能回到那个对所有人公开、展现真实自己的朋友圈。
朋友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带来生活被窥探的烦恼。

31c3bd71c633033971681617e4c19622.jpg

从分享生活的雀跃,到事事遮掩的惊慌,屏蔽朋友圈这项功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用起来,它当然有正向的保护作用。屏蔽朋友圈,是社交的“护城河”,也是提高社交质量的一步。

来  源|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爱就大声说出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