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35|回复: 0

揭开保健品行业乱象:爸妈是怎么一步一步跳进骗局的?

1159

主题

1175

帖子

5950

积分

真探组

发表于 2019-3-16 10:49:59|来自:中国安徽安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央视3•15晚会,就像一面照妖镜,假货、消费陷阱……统统现出原型。
除了今年晚会曝光的辣条、“化妆”土鸡蛋、纸尿裤之外,在民生领域,还有一个焦点问题——保健品行业乱象。

a6db1f338c980e870e3a186a05de464c.jpg

从去年的“权健”开始,保健品的曝光度再次达到一个峰值,可以说年年都有被曝光的保健品,但上当受骗的人还是有增无减……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赴两会记者采访多位委员、代表,请他们从市场监管、个人维权、制度规范等方面谈一谈保健品乱象,同时邀请多领域专家揭开保健品骗术,教大众如何避开这些“坑”。

受访专家
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 徐华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胡肇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郭 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 张征

保健品市场需要一场革命

养生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我国保健品市场愈发火爆。
中国保健协会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年轻人焦虑赚钱,容易被传销骗;老人焦虑健康,就容易被保健品骗。一些患者盲信保健品宣传的“奇效”,拒服药物,使病情恶化,医生束手无策。

e978169a9c7dfb702c5dfbc4bd449da9.jpg

图/电影《路边野餐》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而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而一些商家,却大肆宣传保健品的医疗功效,“忽悠”消费者上当。
2019年1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3个部门决定,自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3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工作情况。截至3月10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17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检查,共立案6535件,结案2290件,案值77.9亿元,罚没金额2.6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74件。

f32bf781ba4ca662e010e2f5b682ea89.jpg

搜索新闻,把保健品当药品大肆宣传治病疗效,甚至导致病人延误病情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老年人更是重灾区。
平时省吃俭用的老年人,买起保健品却一掷千金。在购买保健品时,许多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个看似并不高明的骗局之中。变相推销高价保健品的欺诈行为越来越多,打着专家讲座的幌子、施以小恩小惠赠送礼品、嘘寒问暖的温情牌……各式花招频出,让大量老年人被“忽悠”后却仍旧深信不疑。

保健品只有这27种功效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超出这些功能之外的,都属于虚假宣传。

1.增强免疫力10. 改善睡眠19. 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
2. 辅助降血脂11. 促进泌乳20. 祛痤疮
3. 辅助降血糖12. 缓解体力疲劳21. 祛黄褐斑
4. 抗氧化13. 提高缺氧耐受力22. 改善皮肤水分
5. 辅助改善记忆14.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23. 改善皮肤油分
6. 缓解视疲劳15. 减肥24. 调节肠道菌群
7. 促进排铅16. 改善生长发育25. 促进消化
8. 清咽17. 增加骨密度26. 通便
9. 辅助降血压18. 改善营养性贫血27. 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


保健品欺诈常用3大骗术

在暴利的引诱下,保健品的“骗术”不断升级,已让人们防不胜防。
《生命时报》曾总结了3个常见保健品骗术:

1、
从明星到专家,广告宣传隐蔽化
案例:65岁的张彩丽是多年的高血压患者,有一次碰到人上门推销降压保健品。年轻人指着产品包装上的头像说是上海有名的高血压专家、中科院院士,这是他的最新科研成果。张阿姨买了一盒,刚吃两天就觉得血压降了。于是她停掉其他所有药,只吃这一种。可一个月后,她突然晕倒在家。医生说,这种保健品其实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先前的“好转”可能只是安慰剂效应,那位院士则是查无此人。

骗术分析:过去保健品广告喜欢用明星,而现在用“名医”、“院士”的产品大量增加。这种方式主要钻了老人迷信专家,且“来源记忆”严重减退的空子。“来源记忆”是有关事件背景的记忆,能帮助我们判断信息源是否可靠。老人如果觉得“院士”似曾相识,便不会再去核实。一旦他们认准某种产品很权威后,就会深信不疑,轻易不愿改变自己的固有看法。
防骗指南

第一,如果“专家”没有具体单位,只是概括为“知名老中医”、“两院院士”等就不要相信。对有单位的专家,应通过114查找其所在医院、研究所的电话,确认是否是真实身份,核实产品是否与其有关。

第二,尽管老人阅历丰富,但年轻人思维更理性、知识面更广,不妨让他们帮忙分辨。记住,做儿女的都希望父母健康长寿,他们不会为了省钱而不许你买保健品。

34f3266fec745b751684829df5b127de.jpg

2、
从优惠到免费,赚钱方式长期化
案例:家住山东的胡仙花(化名)今年80岁了,腿疼了有二十多年。去年,她所在的北山社区开了一家保健品店,组织社区老人参加“免费腰腿痛讲座”。讲座后,有“专家”现场义诊,给老人测了骨密度,还发了一盒猴菇饼干和几粒“软骨素片”。自此,胡奶奶每天8点准时到店听讲座,并往家里拿一些送的保健品、膏药。起初免费的东西,后来变成收费。短短两个月,她就花了几万元。儿女们劝了又劝,胡奶奶仍不觉得受骗:“那么贵的饼干和产品都舍得送,怎么可能是骗子?”

骗术分析:打着“买几送几”优惠牌的保健品促销现在已不再流行,更多的商家愿意从“免费体验、听课、旅游”开始,以小小的恩惠换取信任后再行推销。为了骗取老人的信任,很多商家都会在初期表现得极为豪爽大方,选择在酒店开“讲座”,有专车接送,提供免费午餐,会后还有“义诊”,并分发礼物或产品试吃装。讲座内容多半是产品效果如何神奇,有时还会有“治好”的老人现身说法。现场播放的短片则强调老年常见病的危害、死亡风险,以此提高老人的死亡焦虑水平。如此一来,只要有“托儿”开始带头购买商品,其他老人就会立刻跟风。

防骗指南
贪小便宜是人性的弱点,特别是我国老人从计划经济时期走来,政府对社会的掌控力强,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倾向于相信他人。但老人应该记住,“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贪小便宜往往会吃大亏,不要被小恩小惠左右。
学习健康知识要通过正规途径,不要道听途说;学会识别保健品宣传功效的真假,明白保健品只是食品,没有确切的疗效。比如“软骨素片”能提高骨密度,但不一定能治好膝关节疼痛。提高骨密度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多晒太阳、多喝牛奶等,并不是非要依赖保健品。

2ffd9b8a6c6866f31df838f0711fd7f0.jpg

3、从推销到亲情,诈骗方式感情化
案例:上面案例中的胡奶奶自从买了第一盒产品,就有一个自称小李的人与她专门“对接”。小李特别会哄老人开心,不管心情多差,只要接到她的电话,老人瞬间眉开眼笑。今年大年初一,小李一早就登门拜访,挽着老人的手,说着贴心的话。胡奶奶的女儿苦笑着说:“这个小李,对我妈比我这个亲闺女还亲。那些肉麻话,我真说不出口。怪不得我总是劝不动我妈。”

骗术分析:老人像孩子一样需要哄,可许多子女对老人的关注不够,常常只有周末才给父母打个电话,几个月都不见一面。香港教育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研究发现,人越老越容易相信别人,而且对陌生人的信任感会随年龄增长显著提升。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说,老人倾向于忽略负面信息,并以正向(但可能不正确)的角度去体验周围的人和事,这被称为正向偏误。当儿女告诉老人保健品不好,同时“诋毁”推销员时,老人就会下意识地心生“叛逆”。
防骗指南

首先,子女要怀着保护老人的心态,不要指责,多加安慰。其次,好好反思,自己是否只会训斥老人,却没花时间关心他们的病痛;是否只知道甩出一句“去医院”,却没有亲自陪着他们。儿女要把主动权抢回来,带爸妈定期体检,主动给他们买健康食物,并把医生的指导写下来,贴到爸妈家里。
更重要的是,子女们要帮老人建立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给予充分的安全感,他们才不会在骗子身上花费感情。
最后,儿女的劝说常会激起老人的逆反心理,而老人更习惯听取同辈人的意见,这也是一种从众心理,这时不妨借助其他长辈的力量。

这些功效一定是骗人的
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报纸上,销售人员或所谓“病友”的口述中,宣称有以下5种功效的保健食品,毫无疑问是骗人的。
抗癌
保健品没经过大型临床试验,不能说有抗癌作用。
癌症患者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防癌要从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和乐观心态做起,靠吃保健品防癌、抗癌不靠谱。

治疗慢性病

很多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本不可能通过保健品治愈。
27个保健功能中,针对慢性病的说法都带有“辅助”二字,不能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

c768e9f936186cc31078ca524d1b5300.jpg
调节身体酸碱度
“酸碱体质”是伪科学,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改变,自身酸碱度永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需要调节,保健品也调节不了。
清除血液垃圾
如果肝、肾功能出现严重障碍,需反复使用血液透析净化仪治疗,一般药物治疗都力所不及,通过吃保健品更无能为力。
增高

生长发育需要营养和生长激素的刺激,但生长激素目前尚无口服制剂。有些增高保健品如含有性激素,有引起性早熟的可能,反而加速骨骺闭合,影响长高。
2018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宣传海报,提示消费者:凡声称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保健品,一律不要购买

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辨别:
  • 看批号: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官网查询该批号,核对产品真假。

  • 查机构:可以上网搜索是否存在这个相关机构。国家规定,医药广告不能假借国家机关名义,也不能利用医生或患者的形象做证明。

  • 警惕虚假宣传:

  • 保健品是健字号和食字号的产品,不能宣传疗效和适应症,否则就是虚假宣传。
  • 用“百分百根治”、“绝不复发”等绝对化的语言夸大宣传的,要谨慎。
  • 某某院士强烈推荐,一定是虚假广告,因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明令禁止院士代言产品。


编后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心愿,面对尚不完善的保健品市场,除了消费者需要擦亮双眼之外,国家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更为严格的标准,加大监管力度、把握广告尺度,才能让违法者畏惧、逾矩者后悔。

本期编辑:邓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宿松买房,上宿松房产网,认准www.ssfcw.com!首字母,更好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