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17|回复: 0

[本地资讯] 宿松:依托乡贤文化资源 培养乡土文化人才

2948

主题

3124

帖子

1万

积分

真探组

发表于 2016-7-28 08:23:49|来自:中国安徽安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宿松县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传统“乡贤文化”资源,着力培养造就乡土文化人才,注重“乡贤+”多元化实践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用“新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实现了“乡贤文化”的宿松现象,实现了反哺传统民族文化的重构、乡村民间领袖和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精英和地方治理的有效结合,进而助推了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公益事业进步、区域文化繁荣。


  一、创新背景


QQ截图20160728081836.jpg
  表彰首批“宿松新乡贤”


  宿松县地处三省八县交界处,文化底蕴深厚且多元,但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在现代城市文化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农村精英进入了城市、留在了城市,在造就城市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的空壳化。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背景下,构建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有效衔接机制,将公共服务普及、基层民主建设与乡土文化的延续、公序良俗的形成有机结合,实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宿松县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坚持把培育“崇文尚德、孝悌慈爱”的“乡贤文化”和“爱国爱乡、乐于奉献”的“乡贤精神”作为引领全县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创新举措


  宿松县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哺育出众多鸿儒硕彦,也孕育了深厚的“乡贤文化”。近年来,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活传统“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其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弘扬了文明新风。


QQ截图20160728081843.jpg
  宿松县乡贤文化研究会成立


  (一)培育发展乡贤组织,把乡贤“请出来”。通过成立县级“乡贤文化研究会”、乡镇级“乡贤联谊会”(乡贤文化研究分会)、村(社区)级“乡贤参事会”,突出抓好古贤精神的挖掘和传承、今贤精神的彰显和引领、在外贤达的反哺桑梓和感恩回报等工作。1、挖掘“古土”乡贤。积极组织编印《宿松印记》、《松兹风韵》、《江湖烟雨》等9部系列历史文化丛书,组织开展吴楚文化、小孤山传说、白崖寨保护与传承等文化学术研讨会,大力挖掘和弘扬张何丹、汪革、朱书等一批古贤的精神价值,为其修筑雕像,让齐家治国的“圣贤故事”在新的时代下不断发扬光大。2、寻找“在土”乡贤。立足农村现状,发掘留在农村的各种“能人”,充分把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以干好本职工作服务群众为己任、道德模范以坚守道德打动人、身边好人帮助别人成为好人等不同类型的“新乡贤”寻找出来,通过他们以自身的修养与能力把当代价值观传递给村民。3、请回“离土”乡贤。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把从乡村中流失出去的文化精英、经济精英重新请回农村,用他们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反哺桑梓,支援美丽乡村建设。


QQ截图20160728081849.jpg
  洲头乡金坝村乡贤馆


  (二)建好用好乡贤阵地,把乡贤“展出来”。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和资源。1、县级建立“乡贤文化展示厅”。结合城市规划展示馆、黄梅戏文化主题公园、文南词展示馆、民俗博物馆、宿松好人馆和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使用,设立展示厅,打造推广“乡贤文化”品牌。2、乡镇级建立“乡贤文化广场”。结合集镇市民广场建设、其它场地实际、人们审美习惯等进行科学设计和选取,力求做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自然嵌入、景情和谐,使之成为“乡贤文化”名片。3、村(社区)级建立“乡贤文化长廊”。结合美丽乡村和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充分利用现有长廊、文化墙、展览展示墙进行展陈设计、布置及更新,设立“乡贤义举榜”,让“乡贤文化长廊”成为乡村文明中一道靓丽而又多彩的风景线。4、学校建立“乡贤文化墙”。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科学设计和选题,把中华传统文化和乡贤事迹用图片、文字等方式展示出来,增强“乡贤文化”的感染力。


QQ截图20160728081855.jpg
  乡贤文化进课堂


  (三)积极弘扬乡贤精神,把乡贤“传开来”。围绕“乡贤文化进四堂、培育文明新风尚”的工作思路,把乡贤的“善行义举”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召力,让“乡贤故事”、“乡贤精神”在乡间邻里人尽皆知、广为流传。1、乡贤文化进厅堂,涵育重德家风。以“家风家训”为载体,开辟乡贤孝心榜、爱心榜,把爱国爱乡、报效桑梓等优秀文化引入到“修志修谱续史”等合法的活动之中,让“乡贤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广泛开展“晒家书传家风”、“讲家训倡新风”、“家训族规诵读会”、“先祖先贤追思会”等活动,引导人们讲道德、重家风。2、乡贤文化进课堂,培树崇文学风。以“校风校训”为指导,以“乡土教育”为载体,把“乡贤文化”带进学校,让“新乡贤”走上讲堂,引导青少年见贤思齐、励志成才。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乡贤图画、家训书法等校本教材,开展寻访“身边的乡贤”、推选“校内的学贤”,引导激励青少年热爱家乡、报效祖国。3、乡贤文化进讲堂,引导清明政风。以“道德讲堂”为载体,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让党员干部颂乡贤、做乡贤。在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邀请“新乡贤”现身说法,使全体党员干部在互动参与中感悟、认知、接受,从而自觉提升道德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服务的能力。4、乡贤文化进礼堂,淳化质朴民风。以“区域文化”为载体,用“乡贤宣讲团”的方式传播引领文明新风,在农民文化乐园礼堂组织开展优秀“乡贤文化”作品展映展演展播展示活动,把“乡贤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传播出来,使其潜移默化地入脑入心。


QQ截图20160728081900.jpg
  安徽松梓教育基金会成立


  (四)建立礼遇乡贤制度,把乡贤“礼起来”。在具体工作中做到“诚、细、实”三字并举,并研究出台配套措施,畅通渠道促进乡贤发展。1、真“诚”服务,优化乡贤环境。发挥乡贤在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传、人才回乡等方面作用,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精准对接,用其成功经验支援乡村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搭“细”平台,提升乡贤地位。探索建立决策建议“智囊团”、创业致富“导师团”、纠纷处理“调解员”、乡风文明“督导组”、慈善公益“志愿队”等,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为其发挥作用提供载体。3、做“实”工作,解决乡贤困难。设立“乡贤基金”,探索建立帮扶乡贤工作常态化机制,组织发动各方力量,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帮扶关爱困难乡贤的氛围和格局。


  三、创新效果
  宿松县通过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注重“乡贤+”多元化实践,不仅使“乡贤文化”成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动力,而且助推了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公益事业进步、区域文化繁荣,实现了“乡贤文化”全方位展开、全领域覆盖、全民化参与、全过程加强。2015年5月21日,中宣部在浙江召开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现场交流会,宿松县以《弘扬乡贤文化 培育文明新风》为题,作了经验交流。在2015年5月29日安徽省召开的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QQ截图20160728081907.jpg
  “酷米”牌智能手机落户宿松


  (一)“乡贤+精准扶贫”,带动经济健康发展。乡风、乡愁、乡恋、乡情,是“离土乡贤”内心最深沉的寄托。着力推行“乡贤+产业发展”、“乡贤+村级经济”、“乡贤+贫困村(户)”等发展模式,把乡贤“扭成一股绳”,“让风筝不断线”,使“离土乡贤”走得再远也不至于失魂落魄,实现经济回归、反哺家乡。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家为代表的“新乡贤”,成功引进南方智能电子等三个牵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解决了农民就业,带领了群众致富,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乡贤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生态旅游等工程,成功落户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家,众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也相继建立,生态农业、农家乐休闲游显现规模化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体验,不仅成为乡村一道道靓丽风景线,也让广大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留得住一份乡愁。建立乡贤与贫困村(户)定点帮扶制度,注重推进“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为贫困村架桥修路、修缮学校,为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菜单,受农民群众拥戴和欢迎。


QQ截图20160728081913.jpg
  寻找最美宿松人

  (二)“乡贤+乡村治理”,带动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治理,道德力量根深蒂固,关键是正确的引领。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宿松人”、“新乡贤”评选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在洲头乡金坝村,修缮一新的“乡贤馆”古色古香,乡贤榜上张贴着垂范乡里的老教师、见义勇为的农民、孝顺失明婆婆的儿媳等各种乡贤事迹,很多干部群众经常自发前来参观学习,这种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意义更大、效果更好,得到群众广泛认同。为促进挖掘和研究“乡贤文化”更有规范更有声势,实现全县22个乡镇209个村(社区)实现“乡贤联谊会”、“乡贤参事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全覆盖,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乡村社会事务中来,主持公道、维持秩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程,他们在成为乡村治理好帮手的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批新一代乡贤。


QQ截图20160728081918.jpg
  “中国好人”孙长江与帮扶学生交流

  (三)“乡贤+志愿服务”,带动公益事业进步。“新乡贤”就是我们身边的好人与善人,他们的文明举止改变着一方风气,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优秀传统的可贵品质,具有相当突出的号召力。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难,在一批乡贤人士的倡议下,组织成立了安徽松梓教育基金会,并吸引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宿松籍新乡贤和企业家加入助学行动,募集善款600多万元,帮助270名贫困学生圆了求学梦。宿松籍“中国好人”孙长江作为基层一线普通民警,15年来,默默帮扶家庭贫困学生,他发动家人创建“艾美助学基金”,累计捐物捐款35余万元,助学对象达85名,使3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26名失学儿童完成学业,23名特困高中生考取大学,其中6名学生已走上工作岗位,在他的带动下,成立“孙长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已达122人,许多爱心人士都加入了爱心奉献的行列,结对帮扶助学在宿松公安系统蔚然成风。2014年10月28日,全国公安机关100个爱民模范集体和100名爱民模范受到表彰,孙长江作为爱民模范代表出席报告会并作报告,受到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在“乡贤文化”的感召下,宿松义工协会、爱心协会、公益协会及都市志愿者协会等民间公益团体自发形成,他们不定期对特困群体开展爱心活动,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QQ截图20160728081924.jpg
  农村区域文化中心弘扬“乡贤文化”


  (四)“乡贤+乡风文明”,带动区域文化繁荣。“乡贤文化进四堂、培育文明新风尚”主题活动已成为宿松县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有力抓手,引领着文明新风,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今年4月8日,宿松县举行道德讲堂总堂第九讲暨“乡贤文化进讲堂”活动,扶危济困、不计得失与名利的许岭镇“新乡贤”代表张掌权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赢得阵阵掌声。今年3月25日,热心公益、默默奉献的退休教师夏宗应等“新乡贤”走进乌池小学,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课,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好评。不仅如此,宿松县围绕农村区域文化中心国家创建工程,统筹二郎河、凉亭河、东乡泊湖、临江平原、县城周边等5个文化区域,成立全县“乡贤宣讲团”,截止目前在农村区域文化中心、农民文化乐园礼堂共宣讲400余场,现场观众达10万余人。县剧团和许多乡村贤达还把乡村新人新事新风尚,用黄梅戏和文南词等艺术形式,自编自导自演,引导风气、移风易俗,吸引了四乡八里的群众。同时许多乡村组织设计文化墙,建立“乡贤义举榜”,营造浓厚的崇德尚贤氛围。现如今,群众主动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支持参与公益活动的多了,损人利已的少了,社风民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四、总结思考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中央领导也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提到,建设新农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新乡贤”的作用。2015年,宿松县委、县政府出台《宿松县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乡贤文化研究机制、乡贤联谊机制、乡贤参事机制、乡贤服务机制、乡贤礼遇机制,让尊崇“乡贤精神”在全社会持续发酵、蔚然成风。


QQ截图20160728081930.jpg
  宿松新貌


  (一)增强认同是关键。回顾中国漫长的农耕文明史,可以看到,乡贤历来都是爱社会民众普遍推崇与尊重的一个文化群体。乡贤虽不同于普通群众,但也有七情六欲,在全力服务乡里的同时也需要得到安慰和关怀,特别是在当前农村一些不正之风侵蚀下,他们倡导的正能量和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也会遇到不理解或抵制,因此,培育“新乡贤”首先就是要增强全民认同感,不仅要动员乡贤,也应该为乡贤服务,同时还应大力加强宣传传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乡贤故事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二)培育文化是核心。乡贤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在“乡贤文化”体系培育建设中,不仅要激活传统“乡贤文化”,更要颂传“古贤”、引进“今贤”、培育“新贤”,通过把“乡贤文化”进祠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活动作为主阵地,围绕“见贤、求贤、传贤、学贤”等方式,按照“请出来、展出来、传开来、礼起来”的形式,组织开展寻找和评选“新乡贤”活动,让“新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心,敦厚民风,凝聚向心力,积极营造浓厚的“崇德尚贤”氛围。


  (三)服务群众是根本。乡贤是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是缓和社会矛盾的安全阀,是乡村社会的粘合剂。通过搭建“新乡贤”投身乡村建设的平台,组建县、乡、村三级乡贤研究会、参事会、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的形式,组织联谊、增进乡情,加强联络、听取乡音,聚财聚智、服务乡亲,组织乡贤、参与乡事,鼓励和支持不同领域乡贤在服务乡村公共事务决策、群众创业致富、矛盾纠纷调解、乡风文明督导、邻里志愿互助、扶贫助困和慈善公益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中国特色乡村治理现代化。


  (四)强化保障是基础。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传统农耕文化和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事权责任。同时,还需要加强形成与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研究出台配套措施,精心组织各项活动,积极搭建工作平台,传播现代文明、倡导主流价值,优化服务环境、提升乡贤地位,传承当地文化、弘扬乡贤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乡贤的服务职能。(宿松县新闻网 )

社会主义接班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